[发明专利]碳化铬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8845.7 申请日: 2009-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1705414A 公开(公告)日: 2010-05-12
发明(设计)人: 许云华;岑启宏;牛立斌;王发展;蔡安江;刘文刚;王雯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22C33/04 分类号: C22C33/04;B22D27/20
代理公司: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代理人: 郭秋梅
地址: 710055***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碳化 增强 高速钢 复合材料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碳化铬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速钢属于高碳高合金莱氏体钢,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很高的硬度,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使用,仍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制作各种机床的切削工具,也可应用于高载荷模具、高温轴承以及其它耐热耐磨零部件等等。高速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至今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采用W-Mo系高速钢(以W6Mo5Cr4V2代表,即M2钢)取代大多数W系高速钢(以W18Cr4V为代表,即T1钢),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W-Mo系高速钢才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到1994年已占高速钢总产量的近95%。这些W-Mo系高速钢主要包括:W6Mo5Cr4V2、W6Mo5Cr4V2A1(简称M1A1)、W9Mo3Cr4、W8Mo5Cr4VCo3N、W12Mo3Cr4VCo3N、W9Mo3Cr4VCo5、W12Mo3Cr4V3N、W9Mo3Cr4V3等等;还有一些低合金高速钢包括301钢、D106和GM钢等。

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关键的切削技术,随着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飞速提升。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超硬工具材料如TiC基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陶瓷、金属陶瓷、立方氮化硼、聚晶金刚石等,在切削速度、效率及切削难加工材料方面,显著优于高速钢。但是高速钢在韧性、工具成型性方面却是任何脆性超硬工具材料所无法企及的,尤其是在制造多刃刀具、精密刀具时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因此在制造复杂刀具、经受较大冲击振动的切削加工以及切削一般材料方面,高速钢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且使用量远大于硬质合金。

虽然在工具材料中,高速钢保持着基础地位,但随着现代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工况的恶化,它的耐磨性亟待进行大量的改进工作。专利[200810246840.0]、[200510038980.5]、[200810010287.0]、[03140532.0]发明了层状复合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把球墨铸铁等低耐磨性材料铸造成轧辊的芯部,外部为高速钢材质,形成双层复合材料结构。

本发明主要采用复合工艺制备出原位化学反应合成碳化铬的高耐磨性高速钢基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碳化铬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通过该工艺在高速钢基体中形成大量原位反应生成的碳化铬硬质相,并与高速钢有效结合为一体,充分发挥了硬质相的高耐磨特性,也保留了基体金属的良好韧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性能匹配,可以把高速钢的耐磨性提高3倍左右。该工艺可制作多种结构形状的产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用铬丝编织铬丝网(1);

(2)将铬丝网(1)裁剪、多层卷制或叠加,预制成网状立体骨架结构;

(3)把预制成网状立体骨架进行酸洗去掉油污杂物;

(4)按铸造工艺要求制作铸型;

(5)将预制的铬丝网(1)状立体骨架放入铸型(2);

(6)冶炼高速钢(3),得到液态高速钢;

(7)把液态高速钢浇入铸型,获得铬丝-高速钢二元材料预制体;

(8)冷却清理后把铬丝-高速钢二元材料预制体置入热处理炉;

(9)在碳化物形成温度下保温;

(10)随炉冷却后出炉,即制成碳化铬增强高速钢基复合材料(4)。所述铬丝(1)直径为0.1~2.5mm;所述铬丝网(1)编织成单层或多层,铬丝间距为0.2~10mm,也可根据工况需要适当增加间距。

所述步骤(2)中,根据零件的尺寸和规格来制作铬丝网(1)立体骨架结构。所述步骤(9)碳化物形成温度为1080℃~1350℃,保温时间为30min~1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铸渗的原理,把铬丝立体网状骨架固定在高速钢基体中制作成预制体,保证了碳化物形成元素铬在基体中的均匀性;

2、在热处理炉中,通过1080℃~1350℃,保温时间为30min~120min,使铬原子进行中长程的充分扩散,弥散到高速钢基体中,并与高速钢中的碳原子发生原位反应,自然生成碳化铬硬质相颗粒,由于1080℃~1350℃温度区低于高速钢的液化温度,因此铬原子的扩散属于固态扩散,碳化铬也是在固态下原位反应生成的,避免了碳化铬与基体金属比重差异造成的漂浮和偏析,解决了硬质相难以弥散且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制备难题,并且可以使全部铬参与原位反应生成碳化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