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容量相对最小影响波长分配算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977.X | 申请日: | 200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季红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J14/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61108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相对 最小 影响 波长 分配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底层光网络中的一种容量相对最小影响波长分 配算法。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所具备的巨大的带宽资源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显示出强大的传输潜力和经济 优势。为了更好的利用光传送网的带宽资源优势,IP技术、MPLS技术、GMPLS技术 以及T-MPLS技术等传送技术,可以直接承载在光传送网上或通过相应的适配层间接的 承载在光传送网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光传送网中的关键问题——路由与波长分配问 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路由与波长分配是一个非确定多项式-完备问题,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的研究是光传 送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含两部分内容:1)路由的计算与选择;2)对确定的路 由进行波长的分配。通常情况下会将RWA问题分解为路由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分 别进行研究。相应的,用来解决路由子问题的算法为路由选法,而用来解决波长分配问 题的算法为波长分配算法。本发明主要是对波长分配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容 量的相对最小影响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核心内容是由三个主要参数构成的,分别是“受 影响路径集合”I(p*,λi),“影响可用信道数”C(p*,λi)和“基于容量的影响因子” CBR(p*,λi)。
在波长分配算法研究领域中,《WDM网络中的一种波长分配算法》(通信学报,2002 年4月第23卷第4期)提出了一种“相对最小影响算法”(标记为RLI)。该算法首先定义了 路径上“瓶颈链路”的概念和这个链路的“邻域”的概念。设P*为一条等待分配波长的 路径,它的邻域为G(p*),其中p∈G(p*)。用Bc(p,λi)表示路径p在某个波长λi上瓶颈 链路的总数。而Bc(p,λi)比上路径p在波长λi上的可用信道数的值就是rBc(p,λi)。然后对 G(p*)内所有p的rBc(p,λi)进行累加,得到RBc(p*,λi)。RLI算法用RBc(p*,λi)来表示将波 长λi分配给P*对全网的影响,选择RBc(p*,λi)值最小的波长分配给路径P*。
RLI算法虽然关注瓶颈链路数目,但是在对当前分配波长对将来到达请求产生影响 方面考虑的不很充分。RLI在算法中只是对未受到影响之前各路径上各波长的总的可用 信道数之和进行了刻画,而忽略了受当前波长分配影响之后各路径上各个波长的可用信 道数,事实上真正影响路径传送能力的正是受影响之后的路径上各个波长的可用信道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量相对最小影响波长分配算法,以达到在对当前业务 请求进行分配波长时,充分考虑当前波长分配对于其他可能到达的业务请求的影响,使 得算法能够更加合理的为请求业务分配波长,以达到优化网络性能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容量相对最小影响波长分配算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中,光网络中业务请求到达,网络入口节点获取所述业务请求的源/宿节 点地址信息和所占用信道数的信息;
步骤S102中,根据获取的源/宿节点地址信息,采用固定选路的方法进行路由选择, 得到路由路径;
步骤S103中,根据步骤S102得到的路由路径判断路由路径上各波长是否有可用信 道;如果有转步骤S111,如果没有转步骤S104;
步骤S104中,根据步骤S101中获取的业务请求占用信道数,计算受到当前波长分配 影响之后各条路径在各个波长上的受影响后可用信道数P′c(pk,λ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季红,未经赵季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9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杆循环的大口径钢管生产工艺
- 下一篇:金刚石合成用分体式顶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