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的信息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342.1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李海强;孙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L1/06;H04L25/02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信道 基于 最小 误差 波束 成型 信息 传输 方法 | ||
1.一种双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Turbo码对两个源节点的数据信息d1,d2分别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序列x1,x2,对该编码序列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s1(n)和s2(n)以功率p1和p2同时发送至中继节点;
(2)中继节点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构建波束成型矩阵:
2a)令HUL=[h1,h2],HDL=[h2,h1]T,h1和h2分别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的信道,对HUL进行奇异值分解HUL=U∑VH,U∈CM×2,将中继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矩阵表示为AMMSE=U*BMMSEUH,BMMSE∈C2×2;
2b)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构建中继波束成型矩阵:
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接收机和发射机表达式构建中继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矩阵:
其中σn2和σa2分别为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aMMSE和bMMSE是构建波束成型矩阵需要求解的两个复变量,I是复单位矩阵,是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表达式,是最小均方误差发射机表达式;
利用奇异值分解公式和分别对HDLH和HULH进行分解,得到中继波束成型矩阵为:
令
使AMMSE=U*BMMSEUH;
式中BMMSE矩阵通过对源节点S1和S2的可达速率求解得到,U*为U的共轭矩阵,UH为U的共轭转置矩阵;
(3)利用得到的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矩阵,对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混合信号进行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表示为xR(n)=AMMSEyR(n),n=1,...,N,其中yR(n)为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两个源节点的混合信息;
(4)中继节点在第二个时隙将波束成型信息xR(n)广播给两个源节点,这两个源节点分别从各自接收到的信息中减去自相干扰后,通过解调得到对方源节点的信息,以在两个时隙内实现源节点之间信息的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信道中基于最小均方误差波束成型的信息传输方法,其中步骤2b)所述的矩阵BMMSE通过源节点的可达速率求解,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引进向量α=[α21,α12]T,其中Rsum=r21+r12,r12为源节点S1通过中继节点向源节点S2传输的可达速率,r21为源节点S2通过中继节点向源节点S1传输的可达速率,
对于确定的向量α,源节点可达速率优化表示为:
其中g1=UHh1,g2=UHh2,Rsum为源节点可达速率;
第二步,将上述可达速率优化转化为中继发射功率优化求解的表达式为:
pR=||BMMSEg1||2p1+||BMMSEg2||2p2+tr(BMMSEBMMSEH)
subject to
r为求解过程中的一个常量:
第三步,对第二步的中继发射功率优化求解表达式进行求解:
(a)设定向量α、源节点速率和的上限及中继发射功率上限PR均为已知,令rmin=0,
(b)根据设定的参数求解中继发射功率优化表达式,得到最优解pR*以及此时的矩阵BMMSE,如果令rmin=r,否则令rmax=r;
(c)令δr为给定的一个常数,若rmax-rmin≥δr,利用更新r的值后,返回步骤(b)执行循环,继续求解中继发射功率优化表达式,直到rmax-rmin≤δr,循环结束,最终得到矩阵BMMS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3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