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酶免化学发光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357.8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崔亚丽;杨璐;耿婷婷;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1 | 分类号: | G01N33/57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酶免 化学 发光 检测 梅毒 螺旋体 抗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酶免化学发光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具体说是一种以金磁微粒为载体的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交,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接触污染了梅毒螺旋体的物品被传染。母亲患梅毒可传给胎儿。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2006年发病率年均增长42.13%,2006年发病率高达12.8/10万。流行病调查的结果还表明,梅毒发病率高的地区,相应感染艾滋病毒的增长率也快。国家卫生部2007年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已从2005年的第5位跃居第3位。因此,梅毒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中,血清学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梅毒的重要方法,包括性病实验室研究试验(VDRL)、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FTA-ABs试验的提取物为活菌,存在潜在危险性,且需荧光显微镜。此外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因此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TPHA使用完全抗原,可能存在非特异性交叉反应,使该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将TP重组抗原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后,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因重组抗原具有高纯度、高特异性、易于制备等优点,加之酶标法易于操作及标准化,该方法已被指定为血站血源初筛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梅毒螺旋体TP人工重组抗原技术的进步,以酶标板为载体,结合梅毒混合抗原,通过免疫学双抗原夹心比色法检测梅毒抗体已成为国内三甲级以上医院通用的诊断方法,也是血站对梅毒螺旋体IgM和IgG抗体筛查的指定方法,但方法灵敏度尚需进一步提高。鉴于灵敏度较高的核酸检测方法尚无法在医院和血站大规模推广,因此,提高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磁性微粒,又称磁性微球或磁珠。磁性复合微粒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并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超顺磁性纳微米复合粒子,是由高分子或无机材料与磁性超细粉末(包括磁性金属如Fe、Co、Ni或其金属氧化物等)构成的胶态复合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粒子的超顺磁性可保证既能被快速分离,本身又不会被永久磁化。纳微米级磁性复合微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利用修饰在磁性复合微粒表面的活性基团可将酶、抗体、寡核苷酸及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偶联在其表面。表面固定有链亲和素的磁性复合微粒还可与生物素标记的生物分子特异结合而将其固定在磁性微粒表面,所以在外加磁场的定向控制下,通过吸附、清洗等操作,可检测到目标物质。
磁性微粒颗粒微小,比表面积大,生物分子等物质在其表面偶联容量大;悬浮稳定性好,更有利于抗体抗原间反应充分,因而MAIA技术具检测速度快、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该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及医学检测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很早就被用于生物分子的标记和检测,将磁性纳米粒子在外磁场中的可分离性和胶体金特性结合起来,制备组成为Fe/Au、Fe3O4/Au、Co/Au等磁性微粒被称为金磁微粒。
金磁微粒是一种新型磁性无机物复合微粒,由胶体金颗粒与磁性粒子复合形成的,这种材料兼有磁性粒子在外磁场中的可分离性以及对生物分子的快速固定化等特点,在生物与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结合磁性纳米粒子的超顺磁性和金表面生物分子可修饰性的双重特质,发明人研制了Fe3O4/Au磁性复合微粒,并将其实现了商业化(金磁微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酶免化学发光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其他传统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存在的限制性、特异性、灵敏性、危险性等问题。该方法在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精密度方面均比显色法酶免检测有所提高,操作安全,方法简便快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