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灰霉病和菌核病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986.0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彭超;赵少华;高威;孙里;雷晖;李超;于万涛;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32 | 分类号: | A01N37/32;A01P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贾汉生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灰霉病 菌核 防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治植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药剂的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含有二氯苯的酰亚胺的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人们灰霉病是随着大棚、温室种植面积扩大而发生的病害,尤其是北方温室大棚番茄受害严重,除危害番茄外,还危害黄瓜、茄子、甜椒、菜豆及多种蔬菜。病害由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数根丛生,无色至褐色,顶端有1~2次分枝,分枝顶端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菌核黑色,扁平鼠平状。发生特点是:病菌以菌丝或菌核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病菌靠风雨、气流、灌水等农事作业传播蔓延。发病的瓜、叶、花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以及被害的雄花落在叶片、瓜条茎蔓上,可重复侵染传病。光照不足,高湿,较低温(20℃左右)是灰霉病蔓延的重要条件。北方春季连阴天多的年份,气温偏低,棚内湿度大,病害重。长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棚室温度在10~15℃之间,加上春季多雨,病害蔓延迅速。气温高于30℃或低于4℃,相对湿度94%以下病害停止蔓延。萎蔫的花瓣在较老叶片的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受侵染。
目前,对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20cm以上,发病初期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及时深埋。(2)加强栽培管理。不给病菌适于生存的环境,例如及时清理棚面尘土,增加光照,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注意保温等。高温季节,大棚里深翻灌水,捞去水面漂浮物,集中深埋或烧毁。(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药剂喷雾,可选用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福美双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前述(1)(2)两种综合治理方法虽然效果良好,但费时、费工、成本高、推广难。而化学方法(3)的防治效果一般,仅在70%左右,且成本也较高。另外由于常用的杀菌剂已使用多年,病菌也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故而药剂用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研制新的防效好、成本低、使用方便的防治灰霉病地杀菌剂很有意义。
菌核病是由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而致病的,它是保护地生产中威胁黄瓜、茄子、番茄、芹菜、油菜、菜豆、莴苣、甜椒、白菜、甘蓝等多种蔬菜正常生长的主要病害。其形态:在生长初期为白色,后来呈黑色,吸水后产生1~30个浅褐色高脚杯状子囊盘,子囊盘柄的长度与菌核入土深度相同,一般3~15mm,有的可达6~7cm。子囊盘中产生很多子囊和菌丝,子囊无色,棍棒状,成熟后弹射出雾状子囊孢子,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
菌核病的发病特点是:病菌以菌核留在土里或夹在种子里越冬或越夏,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子囊,子囊随气流传播蔓延。孢子侵染衰老的叶片或花瓣,柱头或幼瓜,田间带病的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又引起发病,如此重复侵染。条件恶劣时形成菌核落入土中越冬、越夏。北方3~5月份,南方2~4月份、11~12月份适于发病。子囊孢子在0~35℃条件下都能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8~100%,子囊孢子萌发不要求叶面有水膜存在,子囊孢子耐干旱,干燥条件下放置六天萌发率仍达30%,菌丝在0~30℃躲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以20℃最适宜,菌丝不耐干旱,相对湿度要求在85%以上。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一致。菌核在水中泡30天即死亡。相对湿度65%以下一般不发病,但在连茬、茄茬或十字花科蔬菜地病重。
防治方法亦分为综合防治与化学防治法:
(1)水旱轮作或病田夏季泡水侵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20cm。
(2)种子用10%盐水漂洗2~3次,以除去菌核。
(3)地膜覆盖。
(4)种子和土壤消毒。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亩用药1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施药后播种。
(5)温室大棚用10%速可灵烟剂或30%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0%百菌清粉剂或10%灭克粉喷粉,每亩次1公斤,7~10天一次,视病情连续3~4次。
文献检索表明:(1)~(4)为物理防治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单独用某一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需综合使用,这样则费时、费工、费钱。而化学方法的防治效果平均在65%左右,且使用的剂量较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形座骑乘式电动车辆
- 下一篇:高压放电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