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自动伸缩的锁止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167.8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晏殊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晏殊 |
主分类号: | B60R22/40 | 分类号: | B60R2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自动 伸缩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设施领域,主要是涉及汽车安全带自动伸缩器上的能可靠锁止安全织带的安全带自动伸缩的锁止传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自动伸缩器的锁止装置,是通过摆锤式传感器实现的,该传感器主要由摆锤、摆锤座和车敏棘爪等组成。为了防止摆锤在摆锤座平面上滚动时,受污物颗粒的作用,影响传感器的精度,中国专利ZL 03815794.2提供了一种带有阶梯状支承面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一个有下侧支承面的摆锤(传感器质量),该摆锤位于摆锤座(支架件)中间的平底面上。摆锤支承面与摆锤座平底面接触,并可在其上滚动倾翻。摆锤的支承面上至少有两个阶梯状倾翻棱。摆锤上带阶梯状倾翻棱的支承面在摆锤座平底面上滚动倾翻时,污物颗粒可容于倾翻棱间。由于该摆锤上带阶梯状倾翻棱的支承面始终处于向下的位置,而摆锤座上的平底面始终处于向上的位置,污物颗粒多集中在摆锤座的平底面上。所以时间久了,平底面上的污物颗粒经过阶梯状倾翻棱反复多次的挤压和推移,极易堆积形成硬结,尤其是带油污的污物更易结块。使摆锤座的平底面变得凹凸不平,直接影响传感器的工作精度和安全带的正常锁止及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自动伸缩的锁止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将传感器滚动面上的污物颗粒直接置于摆锤座上承载棱之间的环形沟槽内,有效地保证了传感器的工作精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主要由摆锤、摆锤座和车敏棘爪等组成,安装在汽车安全带卷绕轴的锁止系统上。摆锤的支承面与摆锤座上的承载面接触,摆锤的下端与车敏棘爪连接。其特征是:摆锤的支承面是一个位置向下的圆形平面,垂直于摆锤的中心线;摆锤座上的承载面是由多个由内向外设置的圆环形承载棱组成,环形承载棱的横截面是三角形或圆弧形,其高度由内向外依次降低;摆锤处于垂直位置时,其支承平面与摆锤座上最内的环形承载棱接触;最内环形承载棱位于摆锤座承载面内孔的边缘。为适应不同传感器的需要,圆环形承载棱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或4个;有1个环形承载棱的传感器,其承载棱位于摆锤座承载面内孔的边缘。
当车身发生倾斜、制动或车辆加速达到一定值时,传感器的摆锤发生倾斜,摆锤支承面依次与摆锤座上由内向外设置的圆环形承载棱接触,摆锤的下端带动车敏棘爪动作,使车敏棘爪张开(与摆锤座的夹角加大),并与锁止机构啮合,将安全带锁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摆锤的支承平面处于向下的位置,摆锤座的圆环形承载棱处于向上的位置,所以,摆锤支承面与摆锤座环形承载棱之间若存在污物颗粒时,将随时或通过摆锤的摆动而掉入相邻承载棱之间的沟槽内,不会影响传感器的精度,保证了安全带的正常功能。具有动作灵敏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种汽车安全带伸缩器的摆锤式传感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摆锤的示意图,图4为摆锤座的示意图。图中1为摆锤、2为摆锤座、3为车敏棘爪、4为摆锤的支承面、5为摆锤座上的承载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感器主要由摆锤1、摆锤座2和车敏棘爪3等组成,安装在汽车安全带卷绕轴的锁止系统上。摆锤1的支承面4与摆锤座2上的承载面接触,摆锤1的下端与车敏棘爪3连接。摆锤1的支承面4是一个位置向下的圆形平面,垂直于摆锤1的中心线;摆锤座2上的承载面是由两个内、外设置的圆环形承载棱5组成,环形承载棱5的横截面是三角形,外承载棱的高度低于内承载棱。当车身发生倾斜、制动或车辆加速达到一定值时,传感器上的摆锤1发生倾斜,摆锤支承面4依次与摆锤座2上内、外两个圆环形承载棱5接触,摆锤1的下端带动车敏棘爪3动作,使车敏棘爪3张开,即与摆锤座2的夹角加大,与锁止机构啮合,将安全带锁止。摆锤处于垂直位置时,其支承平面4与摆锤座2上最内的环形承载棱5接触;最内环形承载棱5位于摆锤座承载面内孔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晏殊,未经胡晏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0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