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锚式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锚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437.5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檀永刚;黄才良;邱文亮;石磊;潘盛山;王会利;许福友;谭岩斌;许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施工 过程 中的 临时 锚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采 用体系转换的方法将临时地锚体系转换为永久自锚体系,尤其涉及到 体系转换过程中的临时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自锚式桥梁传统上采用先架梁、后挂缆的施工顺序,这种施工方 法需要设立大量的临时支架以支撑主梁。其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 延长了施工工期;另一方面,干扰航道正常的交通秩序,且在大江大 河或深海地区设立支架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施工方法 使自锚式桥梁的应用推广受到了限制。
为了克服上述支架施工方法的弊端,一种无支架施工方法,即先 挂缆、后架梁的施工方法应运而生,已经建成通车的苏州竹园大桥就 是采用此种方法施工的。该桥在施工过程中将主缆锚固于混凝土梁端 锚块上,而锚块则通过临时锚索拉在临时锚碇上,这种临时锚固结构 主要借鉴了地锚式桥梁的锚固原理,其在施工过程中与传统的地锚式 桥梁在力学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具有形式简单,受力明确的优点, 但是该锚固结构需要修建庞大的临时锚碇,这势必会增加工程造价并 延长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锚式桥梁施工过程中的 临时锚固结构。这种结构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保 证桥下通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引桥墩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并与主 桥边墩承台以及临时锚索共同组成自锚式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临时 锚固结构。
本发明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在施工主桥承台的同时一并浇筑临时锚碇,并在施工引 桥下部结构时将靠近主桥的多个墩柱连为框架结构;
步骤2:待主缆安装就位并锚固于主梁端部锚块后,初次张拉临 时锚碇上的临时锚索;
步骤3:在吊装中间部分主梁标准段的同时,逐步张拉临时锚碇 上的临时锚索直至主桥合拢;
步骤4:主桥合拢后,有控制地分步释放临时锚碇处的临时锚索 的张拉力,完成体系转换;
步骤5:调整全桥索力,拆除临时锚碇。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
临时锚固结构充分利用了桥梁结构已有的承台和桥墩,缩小了修 建临时锚碇的体积,可以大幅节约工程造价,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 还能保证施工期间桥下通航;临时锚固结构采用了主桥承台与引桥桥 墩框架结构的组合结构来共同承担主缆的水平分力,锚固结构的总体 承载能力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系转换过程中的临时锚固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中:1临时锚索PG1;2临时锚索PG2;3临时锚索PG3;4限位 钢管;5主梁锚块;6临时锚碇;7框架结构。
图2是体系转换过程中的临时锚固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1临时锚索PG1;2临时锚索PG2;3临时锚索PG3;4限位 钢管;5主梁锚块;6临时锚碇;7框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说明书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 式。
1.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将体系转换过程中的临时锚碇在施工主桥 边墩承台的同时一并浇筑;将靠近主桥边墩的多个墩柱在施工引桥下 部结构时连为框架结构;
2.悬挂主缆,并将主缆锚固于混凝土梁端锚块上。梁端锚块、临 时锚碇与引桥多个墩柱组成的框架结构通过临时锚索相连;
3.在临时锚碇上初次张拉临时锚索;
4.吊装中间部分箱梁标准段,同时逐步张拉临时锚索的,直至主 桥合拢;
5.主桥合拢后,开始释放临时锚索的索力完成体系转换过程。体 系转换时,分三次逐步释放临时锚索的索力,且主桥两侧同步对称释 放。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释放PG1和PG2索力至50%,然后将PG3 的索力一次性全部释放掉,最后释放PG1和PG2的剩余全部索力。
6.调整全桥索力,拆除临时锚碇。
材料特性:临时锚碇采用C30混凝土;临时锚索采用标准强度 1670Mpa的平行钢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0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