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砂型铸造半缝隙式浇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689.8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仁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8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砂型 铸造 缝隙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浇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砂型铸造半缝隙式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铸造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在很多领域里,如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车辆及各类机械制造等高端技术产品,往往因为铸件不合格,使先进设备发展受阻,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的祖先早在商周时代就有着领先世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司母戊大方鼎),为此成为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近代明朝的“永乐大钟”也令全世界人民为之惊叹的!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不朽的贡献。至今让人们也无法探测到这其中的奥秘。
由于末代王朝长期封闭自锁,加之新中国成立刚60年,我国在许多科技领域还落后于发达国家100多年,但我们并没有为此而不振,用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不断地改写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本着求实奋进、不懈努力的民族精神,向铸造领域发起冲击,在80年代后期,将单一的铝合金铸造军品化逐步转变为民品化,使我国铝合金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尽管我国铝合金铸件以平均年增长率10%的比率迅速增长,却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缝隙式浇注系统在浇注过程中容易出现上下层内浇道进水不能按设计充型,造成底层进入的金属液过多,形成下部温度高的不理想的温度分布状态,同时由于金属液由横浇道进入,使缝隙立筒的落差大,容易产生二次造渣,而浇注系统内的过滤设施无法彻底地清除掉产生的渣子,使铸件在上箱的外表面,下箱的内表面形成大量的夹渣孔使表面质量不合格,严重的会造成容器类铸件打压渗漏的现象。
为此,我们华达公司全体技术人员通过近一年半的潜心研究,总结出一套新的浇注系统工艺,希望为同行业有所帮助,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下面就此阐述此种浇注系统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砂型铸造半缝隙式浇注系统,该浇注系统是在原有缝隙式浇注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中注基本形,使浇注系统增加了快速冲型速度,减少了铅液二次氧化时间。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铝合金砂型铸造半缝隙式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上横浇道,二次直浇道、下横浇道立筒及缝隙式浇道,上横浇道的铝水进口端设置有过滤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的上横浇道的中部设置有一内浇道。
浇注过程中,铝液从较高的外浇口直浇道落下,流入上横浇道内,由于上横浇道的截面远大于直流道,使铝液较变的流速突然减慢,从而使得铅液中的渣子有时间分离上浮,并通过渡量增大,载面积变化同样使得铝液在被阻流的情况下起到了阻渣的作用。同时,由于在上横浇道的中部设置了内浇道,从而使上箱的渣孔大大减少,表面孔洞率可达以二级以上水平。铅液在通过二次直浇道后进入底层过渡到下横浇道内,由于该横浇道的单位载面积是直浇道的3倍,从而使铅液流速再次减缓。铅液由下横浇道进入立筒内,在立筒中随着铝水不断的进入液面逐渐上升,由于缝隙式浇道的载面积远远小于立筒,较轻的渣子等不断的向上漂浮,最终到冒口处。
本发明的浇注系统能有效解决浇注系统二次造渣问题,同时也克服了造型复杂、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本发明的浇注系统,铸件成品率由原先的70%提高到97%以上,并且通过使用该系统,使帮件的力学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铝合金砂型铸造半缝隙式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1、上横浇道2,二次直浇道3、下横浇道4、立筒5及缝隙式浇道6,上横浇道2的铝水进口端设置有过滤器7,所述的上横浇道2的中部设置有一内浇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仁,未经王忠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0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钢锭浇注的氩气保护装置
- 下一篇:携带喷嘴及含有携带喷嘴的沸腾床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