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inux操作系统的自动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815.X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葛岳;褚弢;陈玄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30019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inux 操作系统 自动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Linux操作系统的自动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变得更快更好,操作系统的重新启动时间也需要跟上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和资源性能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使得重新启动的时间却拉长了。较长的重新启动时间对于部分厂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更长的重新启动时间意味着正常运行时间的减少,如此一来会造成产线的进度落后。而且,更长的重新启动时间对内核和系统软件开发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瓶颈。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多次重新启动他们的机器。举例来说,当计算机连接许多SCSI总线装置、或ECC记忆体时,会使得计算机的重新启动时间拉的更长。
除了过长的重启时间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开机启动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会从预设的开机装置进行启动。由于在前次安装时必定是利用光盘或U盘等非硬盘装置作为预设的开机装置。
所以在计算机重启时,若不修改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预设开机装置进行开机。这样一来,计算机又会重新执行一次操作系统的安装程序。结果会造成之前安装的系统再一次的被覆盖。因此为避免上述问题,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可以方便安装且不需重新开机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inux操作系统的自动安装方法,在原本的Linux操作系统中创建另一操作系统,并且让使用者不需重新启动原有的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以新的操作系统运行。
本发明所揭露之Linux操作系统的自动安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记忆体中启动第一Linux操作系统的第一内核(kernel);
解压缩第一启动文件(initr.gz),使其在记忆体中映射成为文件系统;
接收操作系统安装要求,用以从一安装源中选出第二Linux操作系统;
收集多笔周边信息,将该些周边信息、启动文件打包为自动安装脚本;
将第二Linux操作系统的第二内核与第二启动文件复制到文件系统中;
将第二启动文件解压缩后,把自动安装脚本加入第二启动文件中,产生第三启动文件;
调用一内核执行程序(kexec),加载第二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与第三启动文件,用以在记忆体中运行第二内核与第三启动文件;以及
通过第二内核运行第三启动文件,用以对目标硬盘安装第二Linux操作系统。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可以在记忆体中运行第一Linux操作系统,并通过该系统收集计算机的周边信息。再由第一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启动文件与周边信息打包为自动安装脚本。第一Liunx操作系统会调用内核执行程序,将自动安装脚本加入至第二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中,并令第二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被运行。
如此一来,计算机不需要再重新开机,因此可以避免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在重启的过程中选用到不具有第二Linux操作系统以外的储存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运作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图3F为本发明的图2的步骤架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本地端
110 第一Linux操作系统
111 第一内核
112 内核执行程序
113 第一启动文件
210 第二Linux操作系统
211 第二内核
213 第二启动文件
310 虚拟磁盘
313 第三启动文件
320 自动安装脚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08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