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制部件、电子设备和制造模制部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2163.3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富士雄;鸟本昌史;新井静夫;梶川胜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2B9/02 | 分类号: | G12B9/02;H05K5/00;B29C45/14;B29C45/16;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胜;陈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电子设备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极好耐用性和设计的模制部件、使用该模制部件作为 其壳体的电子设备以及制造模制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模制期间装饰注模部件表面的方法,例如已知模内模制方法。 模内模制包括:将通过印刷方法或汽相沉积方法等使图案预先附着到片上 而获得的膜压制成印模(die);以及与树脂的模制同时地将图案转移到模制 树脂的表面上(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10971号)。然而,通过 模内模制装饰的模制部件的表面上的模内层的暴露易于造成下述不便:装 饰效果由于磨损和破坏而减少,或者外观受损。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双色模制方法:在初级模制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由 与初级模制树脂不同的树脂形成的次级模制层。例如,日本专利第 3,472,403号(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在模内层已被转移 到其上的初级模制树脂的表面上模制透明次级模制树脂的方法。在专利文 件2中,通过分别从形成在共同核心中的初级模制树脂注入路径和次级模 制树脂注入路径注入熔化的树脂来模制初级模制树脂和次级模制树脂。进 而,专利文件2还公开了一种模制方法,在所述模制方法中,次级模制层 的表面另外通过模内模制方法来装饰。
发明内容
近年来,由塑料材料形成的注模体广泛地用作电子设备的壳体部分。 特别地,通过使用既使用模内模制方法又使用双色模制方法的模制方法, 设计具有极好设计和高设计效果的产品有望成为可能。
然而,在专利文件2公开的模制方法中,由于树脂注入方向受到限制, 所以作为结果的模制部件限于这样的配置,在所述配置中,次级模制树脂 覆盖了初级模制树脂的侧面。因此,当模制如呈板状的具有开口的匣形部 件时,只可以获得这样的部件,在所述部件中,开口的外围部分为次级模 制树脂所覆盖,结果是设计的自由度受到限制。此外,在这样的模制部件 中,当下落冲击或过度应力被施加到外围部分时,易于发生初级和次级模 制树脂的界面剥离,这在模制品质方面是不利的。进而,仍然留有被转移 到次级模制树脂表面上的模内层的耐用性方面的问题。
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境况,需要有一种具有极好模制品质和耐用性的模 制部件、使用该模制部件作为壳体的电子设备以及制造模制部件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初级模制层、次级模制层和模 内层的模制部件。
初级模制层包括匣形基础部分和支座部分。基础部分具有第一方向上 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高度方向。基础部分 包括:第一表面,其在第三方向上突出;以及第二表面,其在第一表面的 另一侧形成空间部分。支座部分从基础部分的周围边缘平行于第一方向和 第二方向向外突出。
次级模制层由透光树脂材料形成,层压在初级模制层上,并且具有与 初级模制层相同的宽度和长度。
模内层形成在初级模制层和次级模制层之间。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模制部件中,由于次级模制层由透光材料或半透明 材料形成,所以模内层可以从外部在视觉上识别,并且受到有效地保护而 免于破坏和磨损。
此外,由于模制部件基本上为匣形以便基础部分在其中形成空间部 分,所以模制部件可以用于壳体的构成部件和电子部件的保护面板等。
进一步,因为次级模制层被形成为具有与初级模制层相同的宽度和长 度,所以次级模制层并不覆盖支座部分的周围侧面。因此,模制部件的周 侧部分形成初级模制层和次级模制层的多层结构,不同于为次级模制层所 覆盖的情况。所以,模制部件周侧部分的设计得以改善,并且具有高视觉 效果的产品设计成为可能。
进而,由于次级模制层被形成为具有与初级模制层相同的宽度和长 度,所以即使当模制部件的外围部分被施加以下落冲击或过度应力时,也 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初级模制层和次级模制层之间的界面剥离。
基础部分典型地被构造为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注模体。然而,基础 部分可以代替地为经过加工的金属板。基础部分基本上为匣形以便在其中 形成空间部分,但是其横截面形状没有受到特别限制。构成基础部分的材 料的类型和颜色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基于期望的设计和需要的机械强度等 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2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