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2944.2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主分类号: | D04B35/00 | 分类号: | D04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杨建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机 双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导纱装置,尤指一种驱动力臂不受空间限制,使该装置具有运作上大幅改变的功能,并具有盒体薄小化、成本低廉的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圆针织机是借一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送纱装置,再进行后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现有导纱装置呈一长形盒体,并螺固定位于一入纱板,该导纱装置具有单一导纱臂以供纱线的穿设,借该单一导纱臂在进行变量供纱时得以具有瞬间纱线张力变化的缓冲调节送纱。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其入纱数目不断增加,该导纱装置也随着增加装设数目,但是圆针织机上装设导纱装置的空间位置受限,无法任意增设,对于不同使用状况有时又需将该导纱臂的入纱先后位置互换,但现有导纱装置并无此调节互换功能,需备有两种不同方位导纱臂设置的导纱装置才能达成,实不符制造经济效益,因此,遂有一种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开发出,其利用二个齿轮的相互连动下同步动作带动双导纱臂,用以提高送纱量,并达到稳定送纱功能。然而,此类双臂导纱装置其导纱臂是利用齿轮传动,如此将使得其驱动力臂受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大幅改变,进而使其长短导纱臂的省力效果不彰;再者,此类利用齿轮传动的双臂导纱装置需具相当的盒体厚度,整体上一有一并加以改良、突破的必要。
鉴于现有双臂导纱装置使用、制造组装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此业研发设计及制造营销的经验,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灵活性、较大动作幅度及经济性的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其能使双导纱臂通过连杆的传动而使其驱动力臂不受空间限制,进而大幅改变其运作范围,并使其长短导纱臂具有较佳的省力效果及灵敏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其能使导纱装置的加工容易成本低廉,具有较佳经济效益,且能使导纱装置的盒体厚度能够减至最薄,具有极好的空间利用性。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壳体,该壳体设有一第一枢轴孔、第二枢轴孔;一连杆机构,枢接在该中枢连杆件两端的一第一连杆件及一第二连杆件,该第一连杆件一端设有一第一轴杆,该第一轴杆枢设在该第一枢轴孔,该第二连杆件一端设有一第二轴杆,该第二轴杆枢设在该第二枢轴孔;一第一导纱臂,其一端连结于该第一轴杆,该第一导纱臂另一端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导纱眼;一第二导纱臂,其一端连结于该第二轴杆,该第二导纱臂另一端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一导纱眼。
该第一轴杆凸伸出该第一枢轴孔,该第一轴杆上套设有一第一连结件,该第一连结件设有一切部轴孔及贯穿的一插槽,该第一轴杆上对应设有一轴杆切部及插孔。
该第一导纱臂设有一第一插杆,该第一插杆用以插结于该插槽及该插孔。
该第二轴杆凸伸出该第二枢轴孔,该第二轴杆上套设有一第二连结件,该第二连结件设有一切部轴孔及贯穿的一插槽,该第二轴杆上对应设有一轴杆切部及一插孔。
该第二导纱臂设有一第二插杆,该第二插杆用以插结于该插槽及该插孔。
该壳体一侧设有一开槽,该开槽底部设有齿端,一调节件设置于该开槽,该调节件包括有内侧的一勾部及外侧的一拨动部,该拨动部内侧设有对应该齿端的齿部。
该第一连杆件于该第一轴杆的一端设有一勾杆,该勾杆勾设有一弹簧,该弹簧另一端勾结于该调节件的该勾部。
该装置的一端设有用以固结于一入纱板的螺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较佳的双导纱臂灵敏度、较大的运作幅度范围及经济效益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它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送纱操作示意图一;
图4图本发明的送纱操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送纱操作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1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10略呈一具中空容室的盒体,其内设有一第一枢轴孔13、第二枢轴孔12,该壳体10一侧设有一开槽14,该开槽14底部设有齿端141,该壳体10一端设有二螺孔15;一盖板11,其设有分别对应该壳体10的第一枢轴孔13、第二枢轴孔12的第一盖轴孔111、第二盖轴孔112,该盖板11于适当位置设有复数螺孔113,借由螺杆114螺锁于该壳体10对应的螺孔柱(图中未示),用以固结该壳体10与盖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未经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2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