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排气无气泡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3147.6 | 申请日: | 200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福;李知青;王长清;晁小华;朱国华;毛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气泡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器,尤其涉及该输液器中在滴斗内的防气泡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均没有较大差别,都是由瓶塞穿刺器,滴斗、导管、调节器、过滤器、及静脉输液针组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输液开始时,在将瓶塞穿刺器插入输液瓶后,需将滴斗倒转,待液体达到一定高度后在正转过来,这样做以防止气泡发生。但如此操作既繁琐,又浪费时间,稍有不慎或其他原因,还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产生后,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挤压或掐弹的方式将气泡进行排除,而在护理操作中,大部分排除气泡过程,需要将输液器与静脉针分离,这种做法不但操作麻烦而且造成非预期医源性感染,在排气过程中,浪费了较长时间和部分药液,给患者带来损失,如因经验不足、操作不当,液体和气体混合后进入下导管,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中国专利号200720076629.X、名称为防气泡输液器,公开了一种防气泡输液器。
如图1、图2所示:防气泡管40是一个上部封口的、在圆柱型的侧旁开有至少三个以上的槽口41。当药液流入滴斗时,在低于防气泡管的情况下,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不会从防气泡的槽口流出滴斗,随着液面上升,三个槽口都被封闭,由于液体的继续滴入,滴斗内压力加大,大于表面张力,液体快速的从槽口流入导管。
使用过程中由于在液体经过瓶塞穿刺器和导管到达滴斗的过程中,上述管路中存在气泡或空间,造成不稳液流或冲击流,积聚在滴斗中的液体还会有气泡留存或气液混合体,这些气泡和气液混合体会随着液体从防气泡管槽口处流入下导管,由于滴斗内压力作用,开始进入防气泡管内腔的液体速度很快,造成管腔内会有空隙形成,随着液体的继续流出,空隙会充满液体,空隙内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随着液体进入下导管。
上述的结构虽然有防气泡效果,但还会不定时间产生继发性气泡,在气泡产生后并不能自动分离或排除,仍然需要从下端排除或进行手动的二次排气,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自排气无气泡输液器,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与下导管相连的排气管和在滴斗内的缓冲体;所述的排气管上下两端相通,在侧壁上的中间部位至少开有一个排气槽,排气管上部与缓冲体相连;缓冲体包括:缓冲面和与缓冲面相连的柄;柄为中空结构,在靠近缓冲面的部位封闭,在柄上靠近封闭处下端,开有一个圆形排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输液时只需一个插瓶动作就实现了自动排气,并且无气泡产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国专利号200720076629.X、名称为防气泡输液器的防气泡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可见:本发明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与下导管相连的排气管1和在滴斗内的缓冲体2;所述的排气管1上下两端相通,在侧壁上的中间部位至少开有一个排气槽11,排气管1上部与缓冲体2相连;缓冲体2包括:缓冲面21和与缓冲面21相连的柄22;柄22为中空结构,在靠近缓冲面21的部位封闭,在柄21上靠近封闭处下端,开有一个圆形排气孔23;
所述圆形排气孔23的孔径在50丝以上;
在所述的缓冲面21顶部中间开有一凹槽24;
所述的缓冲面21的形状是伞状。
本发明由排气管和缓冲体组成,位于滴斗内的长度为10mm以上。排气管上下两端相通,在侧壁上的中间部位至少开有一个排气槽,排气管上部与缓冲体相连,下部与下导管相连。缓冲体的缓冲面直径为6mm以上,缓冲面顶部中间有一凹槽,凹槽的作用是起缓冲;与缓冲面相连的柄为中空结构,并在靠近缓冲面的部位封闭,将缓冲面和柄分成两个腔体,在柄上靠近封闭处下端,开有一个50丝以上圆形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听兼容性测试方法
- 下一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