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滤材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3221.4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4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广瑞 |
主分类号: | B01D39/16 | 分类号: | B01D3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品领域,涉及石油类、酿酒类、食油类、水类净化介质的过滤材料。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滤材行业的技术发展目标:“围绕上水平、上质量、填补空白,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加强与滤清材料,装备制造等相关工业的合作,积极开展高精度、长寿命材料,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的研究,为滤清器企业提供新型滤材和高效率工艺装备,减少进口,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公开文本CN1762683A中一种清洁聚乙烯醇海绵,其海绵表面设有凹凸相见的压花,凹凸相见的压花呈硬质。这种发明只能做清洁用的擦布,水中变为海绵软体,其孔径放大无强度。
公开文本CN101186720A中一种污水处理用聚乙烯醇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添加有碳纳米管和聚乙二醇一道发泡,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能,并有脱涂异味和脱色效果;但该发明虽为污水处理聚乙烯醇发泡材料,在过滤中起到的作用是污水物的吸附性能,而不能做高精度介质过滤,入水后仍然变为海绵软体。
公开文本CN1129751A中一种PVA胶棉的制造方法,这种方法制成的PVF胶棉强度较高,吸水性能好,但该发明胶棉强度较高,指的是柔软强度高,不容易撕裂,而没有弹性强度。
公开文本CN1095387A中涉及医用卫生聚乙烯醇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特征就是一种吸血吸液材料,一种软体海绵。
公开文本CN101153089A中一种聚乙烯醇极性泡沫塑料,所述聚乙烯醇极性泡沫塑料作为重金属粒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滤分离材料使用时,具有快速吸附,易能吸附和反复冲洗的特点;但该发明产品气孔不均匀,在一定温度的介质中该极性泡沫会变形、松软,达不到过滤精度。
公开文本CN1557872A中一种高吸水聚乙烯醇发泡体,具有泡沫塑料固有的质轻、导热系数小等性能外,还具有高吸水性,吸水后,质地柔软且有较好的湿强度和湿弹性,可制做污水处理过滤材料,隔音、隔热材料,但该发明吸水后质地柔软,气孔变形,过滤精度差。
公开文本CN101381500A中一种甲壳素/聚乙烯醇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得到的材料可应用于伤口敷料,负压封闭引流和止血材料;该发明是一种泡沫棉状体,入水后柔软,吸附力强。
现有技术中,网孔式过滤应用很广泛,大都采用滤纸或滤布材料制做滤芯,其不足之处在于:滤孔不均,纤维易脱落,不易清洗,因而影响过滤精度,多属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利用的消耗品;虽然改为无纺纤维布或合成纤维布制作滤芯,但过滤介质还不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PVA缩醛海绵状发泡塑料体硬化技术及其制做方法,适应PVA缩醛制做的海绵状泡沫塑料硬化成新型滤材;利用公开文本中聚乙烯醇缩醛机理多种方法制成的海绵状发泡塑料体,再次化学反应而成;滤材呈乳白色或浅黄色,滤孔多层次分布,可在75℃以下的介质中过滤,可为片状,可为圆桶,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滤孔均匀,并且滤孔的孔径大小及滤材厚薄可按需控制;使用中当介质加热升温到50-75℃时,本发明技术产品滤材仍保持介质流动速度,滤孔大小、弹性,强度不变,无纤维脱落,易清污垢,能重复使用,属深层过滤,其耐水、耐油、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制做工艺简便易操作,原辅材料易购,成本低,安全可靠,是纸质、无纺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滤材的新一代替代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乳白色或浅黄色并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固体,其特征在于:利用公开文本中聚乙烯醇缩醛机理多种方法制成的海绵状发泡塑料体,再次化学反应而成;其工艺步骤按序如下:
(1)将PVA缩醛机理多种方法制成的海绵状发泡塑料体毛坯洗净;
(2)用醛类∶酸类∶水=5~50%∶5~50%∶10~80%的份数比配制成混合液;(醛类、酸类浓度按国家标准)
(3)将(1)海绵状发泡塑料体毛坯浸泡在混合液中,加热到45-100℃,维持2-20小时,海绵状发泡塑料体毛坯硬化;
(4)取出硬化后的海绵状发泡塑料体毛坯,进行清洗、干燥处理后,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广瑞,未经王广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2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