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缓冲层的多层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3633.8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塗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0 | 分类号: | B32B5/00;B32B7/12;B32B27/00;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冲 多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层的多层结构,其是一种包含生物材料层的结构,该多层结构在模具中与一基材结合,并且具有一缓冲层以缓和模具内高压与高温对生物材料层的破坏。
背景技术
工业制品除了追求本身具有卓越的性能以外,为了提升商品的外观、触感,甚至于商品识别度,因而不断地试图通过外观设计的创新以及美观的设计以提升产品的定位与价格。而现有的工业制品,如手机或笔记本计算机,现有的材质可能为塑料外壳,虽外表以涂料包覆,使其具有异于塑料的表面色泽,但其触感仍可明显识别出塑料的感觉,且长期使用或经过摩擦后,表面的涂料会被磨去而露出塑料表面。整体而言,其塑料单纯经过涂料覆盖的外观与触感不佳。
亦有金属材料制造外围壳体的商品,在金属表面作简单的处理,以金属纹路与触感作为商品特色。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346244号“电子装置外壳的表面披覆结构”,该案披露了一底材上设有一溅镀层,该溅镀层表面具有氧化层且经过阳极处理,该溅镀层可以是红铜、黄铜、钛合金、铝等材质。然而金属材质所能达到的色彩与触感变化有限,且不具有弹性、过于冰冷。
因此又有现有的发明创造将生物材料(如木材、皮革等)与金属材质结合,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321677号“外壳复合体的构造”,该案披露了该外壳包含一表层及一底层,其中该表层可通过数字喷印或转印图案,而底层为一金属片,该表层底面或底层表面之间设有一层接着剂,藉由该接着剂结合该表层与底层。
然而只是单纯地通过一接着剂将该生物材料黏着于金属表面上的话,随着时间过去或者经过摩擦、碰撞,该生物材料与金属表面会自边缘开始剥落,或者黏贴不良导致某些部分如气泡般浮起,又或者因摩擦等因素造成该生物材料偏离原位。总之,单纯以黏着剂黏接生物材料与金属、塑料等材质差异非常大的材料,随着时间过去会逐渐松脱。再者,该生物材料与基材若使用压模的方式将两者冲压成形的话,虽初期可稳固贴合,但由于该生物材料与基材之间并没有缓冲结构可缓和冲压成形的冲击力与高温,因而使得该生物材料本身受到损伤。而且该生物材料与基材的静态应力变化量不同,导致时间久的话两者收缩变化量不同而崩裂出细小裂痕,形成表面的剥落或凸起。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生物材料与基材结合时会受到模具射出的温度与压力所破坏,造成生物材料会逐渐与基材分离。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可避免生物材料在模具内受温度与压力的破坏,进而延长该多层结构与基材的结合寿命。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缓冲层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系于一压模中与一基材结合,其中该多层结构至少包含一生物材料层、一黏着层、一热塑性的缓冲层,其中该生物材料层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而该黏着层附着于该第一表面,该缓冲层另一侧则与该黏着层结合,且该缓冲层具有一受压面承受高压而与该基材熔接。其中该黏着层与该缓冲层为热塑性材质,透过热熔状态的结合使得该缓冲层与黏着层稳固结合。该缓冲层的受压面则直接承受该基材在模具中射出成型的温度与压力,得以缓解该生物材料层所承受的温度与压力,藉此保护该生物材料层不至在模具中被破坏,进而延长该多层结构与基材的结合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该多层结构与基材结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模具中结合多层结构与基材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滕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网络控制系统电子装置用电源插件
- 下一篇:可调式横担直线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