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模拟开关实现音频切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3657.3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佘海波;李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0 | 分类号: | H04M1/6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模拟 开关 实现 音频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使用模拟开关实现 音频切换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终端设备上多音源的实现随处可见,在低端手机中, 为了降低成本,通常要通过控制模拟开关将多音源的音频信号切换 输出到同一个喇叭上。
一般的,手机中会有听筒(Earpiece)和免提(Speaker)两个 音源,其中,Speaker如果是由AB类功放驱动,然后,再通过模 拟开关来进行音频切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AB类功放的效率不 如D类功放,目前,业界通常使用D类功放来驱动Speaker,特别 是在一些主控制芯片中,只有D类功放驱动的Speaker,这样,再 通过模拟开关来进行音频切换就会存在以下问题:
D类功放输出的毛刺幅值大大超过模拟开关的电压输入要求, 对模拟开关形成损坏;
D类功放输出的信号频率很高,会在模拟开关中将噪声耦合到 其他音频通路上。
目前,相关技术中进行音频切换包括以下方法:
A、直连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进行音频切换的直连法电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通过搭建网络,将Speaker和Earpiece直接连到喇叭, 通过主控制芯片对各个音频的控制来实现音频信号的切换。这种方 法成本低,容易实现,但是风险很大,因为Speaker驱动喇叭的同 时也会将音频信号传输到Earpiece管脚,存在损坏主控制芯片的隐 患,因此,该方法不推荐使用。
B、模拟开关
目前使用模拟开关进行音频切换的是常规的做法,图2是根据 相关技术的使用模拟开关进行音频切换的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 示,将Speaker和Earpiece分别连接到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入端再将 模拟开关的公共输出端连接喇叭,然后,通过对模拟开关的控制, 实现音频信号的切换。与使用两个喇叭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 成本,是目前比较通用的方法。但是,简单的音频通路构建不能解 决上述的D类功放驱动音频时存在的模拟开关损坏和噪声耦合等问 题。
综上所述,在终端设备上实现一种模拟开关音频切换电路,既 不会带来模拟开关损坏、噪声耦合和影响用户感受等问题,又能够 尽量有效的节约硬件成本,正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模拟开关进行音频切换时造成模拟开关损坏、 噪声耦合,进而影响用户感受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 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模拟开关实现音频切换的方案,以解 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 模拟开关实现音频切换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模拟开关实现音频切换的装置包括:基带处 理芯片、免提Speaker、用于驱动Speaker的D类功放、模拟开关、 喇叭、听筒Earpiece、匹配电阻,还包括:滤波网络,其中,Speaker 通过D类功放连接至喇叭;模拟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Earpiece, 模拟开关的第一输入端通过匹配电阻连接至喇叭与D类功放的连接 端,用于控制是否向喇叭传输来自Earpiece的音频;基带处理芯片, 用于控制模拟开关接通或断开Earpiece和喇叭的连接,以及打开或 关闭D类功放,以使喇叭在模拟开关断开Earpiece和喇叭的连接的 情况下播放来自Speaker的音频,在模拟开关接通Earpiece和喇叭 的情况下播放来自Earpiece的音频;滤波网络,连接至第一输入端 和匹配电阻之间,用于对来自Speaker的音频进行高频抑制。
优选地,模拟开关的第二输入端直接接地或通过一个或多个元 件接地。
优选地,D类功放集成在基带处理芯片中。
优选地,滤波网络是RC电路。
优选地,在模拟开关是多输入多输出的模拟开关的情况下,上 述装置还包括:外设芯片,连接至模拟开关的第二输出端,用于通 过模拟开关的第三输入端输出音频,其中,第三输入端连接至 Speaker和D类功放的连接端。
通过本发明,采用将Speaker直接连接至喇叭,在Speaker和喇 叭的连接端与模拟开关之间设置滤波网络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 中模拟开关进行音频切换时造成模拟开关损坏、噪声耦合,进而影 响用户感受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少噪声耦合、提高用户感受的效 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