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封签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4008.5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邱健盛;陈志成;廖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玺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5/08;E05B65/5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封签,尤指一种具感测电路,以便即时获知锁具是否遭受破坏的新颖电子封签。
背景技术
习知于货柜的运送中已有使用电子锁件,防止货柜于未知情形下遭到任意开启,甚至调换或偷窃货柜内货物,利用锁件上所设置的射频晶片与天线装置,可达成锁件的使用效果,并可利用机器快速感应显示锁件所记录资讯,得知货柜内装载物品的讯息,如中国台湾专利TWI292007号所述的电子锁件,已记述此种电子锁件的结构与使用特点,但该专利电子锁件于实际使用时,仍须经过港口或特定监测站以机器感应后才可感知锁件是否遭到破坏,若货柜于运送途中遭到破坏而发生财物损失,则不易及时发现而进行应变处理,仍有遭到窃换货物的使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封签,可于受到破坏时及时发现,提示使用者立即应变处理,避免或减少财物的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任意改变感应端子彼此断、开路状态,以提升锁具破坏的侦测敏锐度,及破坏锁具不被知悉困难度的新颖电子封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电子封签,包含:
一壳体,该壳体穿设有一通道,该壳体内设有一电路板及一电源,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控制电路与至少三端子,各该端子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并穿露于该通道内周面;
一锁件,该锁件包含有一杆体,该杆体表面设有至少一传导面,该杆体穿入于该通道后选择性卡抵固定,使该些端子间的电路状态,随杆体进出通道时有状态改变,该控制电路并于该些端子间的电路状态改变时产生一提示讯号。
其中该锁件更设有至少一绝缘体,该绝缘体将该传导面区分为至少二个电性分离的导电区。
其中该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另电连接有一存储单元、一处理单元、一讯号单元及一射频晶片,该存储单元储存有至少一操作资讯,该处理单元读取该存储单元的操作资讯,控制讯号单元对该些端子输出讯号,并自该讯号单元读取该些端子的电路状态。
该控制电路还可另电连接一脉冲单元,该脉冲单元提供一时间资讯,使该处理单元可依时间改变该讯号单元对这些端子输出的讯号。
该控制电路另可电连接一警示装置,该警示装置于控制电路接收提示讯号时,控制该警示装置发出一警示讯号。
其中更设有一主机单元,该主机单元与该控制电路各设有一双向无线讯号装置,使该主机单元与该控制电路或射频晶片间,利用该双向无线讯号装置相互收发讯号。
所述警示装置选自于由灯光装置、声音装置及其组合所构成的群组。
藉此,本发明可利用上述装置,于该杆体穿设固定于通道内时运行该控制电路,当锁件遭到破坏而将杆体略为抽出一定距离(或完全抽出)时,该传导面依序通过各端子,使各端子间的电路状态发生变化,并以控制电路感知电路状态的变化,及时通知使用者进行处理,避免锁件遭到任意破坏而窃换财物,以利于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优点是:具有主动侦测功能而可及时做出反应,可以防止货柜遭破坏窃换货物却因长时间运输而未及时发现,能提高财物的保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于货柜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块体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4与图5为本发明移动锁件时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6为端子仅设置两个而遭破坏失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方块示意图。
以下将藉由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封签,该电子封签设有一壳体10与一锁件20,用以装设于货柜门A,及与货柜门的锁栓A1相互固定,当欲开启货柜门时,需开启锁栓并将本发明自锁栓卸下,此时本发明即可感应货柜门遭到开启,并连接至警示装置,立即告知使用者货柜门遭到开启,其中该锁件亦可用以穿设于其他各种可开合的装置,侦测是否遭到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玺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玺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