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褐链霉菌菌株、及利用该菌株制备ε-聚赖氨酸及其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4087.X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毛忠贵;张建华;张宏建;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3/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褐 霉菌 菌株 利用 制备 赖氨酸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食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聚赖氨酸的微生物菌株灰褐链霉菌,将它用于聚赖氨酸及其盐的生产及具体的生产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赖氨酸是由微生物合成的L-赖氨酸同聚物,由ε-氨基与羧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ε-聚赖氨酸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病毒的活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防腐剂。除外,还用作化妆品、基因载体、药物包被物、电子材料和环保材料。
1977年日本酒井平一和岛昭二在大量筛选D.P.阳性物质(生物碱)时发现白色链霉菌发酵液中有大量的D.P.物质,这种物质后来被证明是天然ε-聚赖氨酸(Shojl shima et al.Agric Biol Chem,1977,41(9):1807~1809)。随后藤井正弘等人在1989年发现Streptomyces noursei也能产生ε-PL(藤井正弘等.公开特许公报[P].JP401187090A)。此后发现了不少能产生ε-PL的菌株,大多集中于链霉菌科。1989年日本Chisso公司利用白色链霉菌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几乎垄断了聚赖氨酸的国际市场。
目前,在国内也仅出现利用白色链霉菌生产ε-聚赖氨酸(如专利号2007100672507,200710057098),利用北地孢菌生产ε-聚赖氨酸(如专利号200510037774),利用球形节杆菌菌株生产ε-聚赖氨酸(专利号为200910025270)。即相对于国外的垄断生产,在国内ε-聚赖氨酸的生产由于菌株及技术等原因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因此,筛选新的ε-PL生产菌株,了解ε-PL产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开发出高效高产稳定的ε-聚赖氨酸制备方法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ε-聚赖氨酸的微生物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上述菌株用于ε-聚赖氨酸及其盐的生产,并提供其所制备方法。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灰褐链霉菌菌株,该菌株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griseofuscusLS-H1,目前该菌株保藏于武汉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简称为CCTCC,登记入册的编号是CCTCC M 209211,保藏日期是:2009年9月27日。
经鉴定,菌株具有下述性质:
1、形态特征:
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生长良好,孢子丝呈波曲状,孢子成链状排列,在电子显微镜下孢子长椭圆形至椭圆形;菌落及其背面为灰褐色至黑色。
2、培养特征
30℃培养7-10天,观察菌株在下列各种培养基上的特征。
3、生理生化特性:
(1)培养温度:在20-40℃。最适温度为30℃。
(2)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牛奶胨化:阳性。
(3)牛奶凝固:阳性。
(4)纤维素利用:阴性。
(5)H2S生成:阴性。
(6)几丁质酶产生:阴性。
(7)色素产生:产黑色素。
4、16SrDNA序列分析:
菌株H1的16srDNA长度1484bp,其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0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的化学镀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稀土光转换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