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水体栽种植物花卉生态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4164.1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管永祥;吴昊;徐俊伟;黄建;马国庆;林梅;沙晓峰;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史和初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水体 栽种 植物 花卉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水体栽种植物花卉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水系的承受能力,“逢湖必坏”似乎成了不可抗拒的大趋势。湖泊、水库、河流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虽然藻类生长很快,但因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很快会死亡。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营养盐含量上升。
近年来,湖泊、城镇乡村水体的生态型治理方法在我国正逐渐成为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新思路,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江河湖泊等水体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利用“人工湿地”的方法建立水生生态系统,这种方法需要将植物种植于水底土壤里,因此仅局限于岸边或水浅的湖面,水深之处植物无法生长。利用泡沫板的浮力,直接在泡沫板上打孔,制作成生态浮床,在其上种植适合水生生长的植物,这种方法解决了水深处水生植物的种植问题,但是泡沫板几乎没有机械强度,很容易破碎,破碎后漂浮于水面,造成二次污染。利用竹子、木头等比重小于1的材料制作成生态浮床,利用材料自身的浮力使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生长,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竹子和木头长期在水中浸泡很容易腐烂,影响生态浮床的结构强度,从而导致生态浮床使用年限受限制,竹木本身腐烂后也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种种不足,利用广阔的水面资源,在水面上种植植物花卉,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氮磷含量及COD与BOD,有效净化水体水质,同时兼备美化环境与种植收益的双重效果,开发提供一种结构独特,美观,简单实用,制造方便,成本低,多年循环使用的组合式水体栽种植物花卉生态浮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未经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