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4783.0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伸缩特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的电子装置的发展与使用,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相当地受到重视。电子装置中往往包括连接端口以作为数据交换的媒介。一般来说,连接端口外露于电子装置外,使得连接端口可能受到外力撞击而损坏。虽然目前部分的电子装置是以盖体套置连接端口来保护连接端口。然而,保护盖往往容易遗失而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如何适当地保护电子装置的连接端口,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可收纳的特性,以便于携带且同时提供保护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及一伸缩机构。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伸缩机构包括一移动板、一定位件及一扭力件。移动板可移动地配置于壳体内,且具有一凸块位于其上。定位件枢接于壳体,且配置于凸块上。扭力件耦接于定位件。当施加一第一外力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凸块移动以带动定位件转动,使得扭力件提供一扭力至定位件。扭力使定位件反向转动以抵接于凸块的一末侧,使得经由第一开口伸出于壳体外的移动板的一第一端部定位。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可让使用者以例如是甩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式来伸出位于壳体内的移动板的第一端部。如此一来,移动板的第一端部可在不使用时收回到壳体内,以便于携带且避免因露出在壳体外而可能受到外力撞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图1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爆炸图及剖面图;
图2A~图2C为图1C中的第一端部伸出于壳体外时的作动示意图;
图3A~图3C为图2C中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端部收回至壳体内的作动示意图;
图4为扭力件与定位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可携式电子装置
110:壳体
131:移动板
133:定位件
133a1:第一端
133a2:第二端
133b:枢接部
135:扭力件
135a:线圈部
135b1、135b2:端
137:弹性件
139:按键
B:凸块
D、R1、R2:方向
E1:第一端部
E2:第二端部
F1:第一外力
F2:第二外力
F3:弹性力
h1:第一开口
h2:第二开口
s1:斜顶面
s2:斜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A~图1C,其分别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爆炸图及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可为一随身碟、一网卡或其它可应用伸缩特性的装置。
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壳体110及一伸缩机构(说明于下文中)。壳体110具有一第一开口h1及一第二开口h2。伸缩机构包括一移动板131、一定位件133、两个扭力件135、一弹性件137及一按键139。
移动板131可移动地配置于壳体110内,且具有第一端部E1、第二端部E2及二个凸块B。第二端部E2相对于第一端部E1。凸块B位于移动板131上,且具有一斜顶面s1。斜顶面s1的高度例如是沿着方向D递减。本实施例以移动板131为电路板,且第一端部E1为连接端口作为例子说明。然而,连接端口的形式并无限定,连接端口可例如是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端口。
定位件133枢接于壳体110,且配置于凸块B上。扭力件135耦接于定位件133。定位件133具有一第一端133a1、一第二端133a2、一枢接部133b及一斜底面s2。第一端133a1相对于第二端133a2。枢接部133b位于第一端133a1与第二端133a2之间,用以枢接于壳体110。斜底面s2位于斜顶面s1上,且面对斜顶面s1。斜底面s2的高度例如是沿着相反于方向D的方向递减。
弹性件13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壳体110与移动板131的第二端部E2。按键139经由第二开口h2露出,且位于定位件13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石脑油捕硅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用于发送/接收信标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