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4993.X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热 回收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其使包含在燃烧排气中的 水蒸气在吸热管的表面凝缩,从该燃烧排气回收潜热。尤其是本发明 涉及一种组装到供热水器或浴缸等中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组装到供热水器或浴缸等中的现有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中, 广泛采用了将多个吸热管以一定的间隔横设于形成在外壳内的横通路 的侧壁彼此间的结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32369号 公报)。
图5是具备上述现有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9的供热水器8的纵 剖面概略图。送入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9的吸热管91的水通过显热回 收型热交换器4的吸热管41被导向龙头或浴漕等热水供给目的地P, 另一方面,由燃烧器3生成的气体的燃烧排气通过显热回收型交换器 4的吸热管41相互的间隙被导向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9侧。
在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9的外壳90内形成了向其前后方向延伸的 横通路900。在该横通路900内收容了多个吸热管91,潜热回收型热 交换器9设置于收容上述的显热回收型热交换器4的筒状的罐体40 的上端开放部402侧。
在外壳90的底面后部开设了连接上述横通路900和罐体40的内 部空间的排气入口901,通过显热回收型热交换器4的吸热管41相互 的间隙导入罐体40的上端开放部402的燃烧排气,从该排气入口901 被导向上述横通路900的背面侧。
另外,在外壳90的正面上部开设了连接上述横通路900和供热水 器8的外部的排气出口902。由此,送入横通路900内的燃烧排气在 通过吸热管91相互的间隙导入其横通路900的正面侧后,从排气出口 向器外排出。
吸热管91在横通路900内的侧壁相互间横设有多个,并各自向与 导入横通路900内的燃烧排气的流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横设于 横通路900内的这些多个吸热管91按照其纵剖面成为锯齿状(zigzag fashion)的方式配置排列,进而,这些上下排列的吸热管91相互的 间隙S全部均一地设定。
由此,因为从排气入口901送入横通路900内的燃烧排气在通过 其横通路的期间高效地与各吸热管91的表面接触,所以能够得到良好 的热效率。
但是,从排气入口901送入横通路900的燃烧排气温度比较高, 因此,燃烧排气具有向其横通路900的上方区域导入的倾向。因此, 在吸热管91相互的间隙全部均一地设定的上述现有的潜热回收型热 交换器中,送入横通路900内的燃烧排气通过该横通路900内的上方 区域从排气出口902排出。因此,存在配设在横通路900内的吸热管 91群整体的吸热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发挥配设在横通路内的吸热管群整体的吸热能力,实现热效率的进 一步的提高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其具有将气体的燃 烧排气从外壳的排气入口导向排气出口的横通路,在所述横通路内横 设了向与所述燃烧排气的流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吸热管,其中,
在所述横通路的所述排气入口侧,上下排列的所述吸热管相互的 多个间隙中最下位的间隙与最上位的间隙相比被设置得宽。
根据本发明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送入横通路的排气入口侧的 高温的燃烧排气既被导向该横通路内的上方区域侧,也被导向下方区 域侧。由此,因为能够高效率地发挥横通路内的吸热管群整体的吸热 能力,所以能够得到更高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形态、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的 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5的供热水 器1的纵剖面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5的横剖面概略 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5的概略构成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5的吸 热管51的配置排列状态之一例的右侧面图,图4(B)是表示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5的吸热管51的配置排列状态的另 一例的右侧面图;
图5是具备现有的潜热回收型热交换器9的供热水器8的纵剖面 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内株式会社,未经林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氟喹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含二氰蒽醌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