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程作业法与复式检验法下的系统可靠性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5103.7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明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937 四川省彭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程 作业 复式 检验 系统 可靠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研究流程作业最优化的组织方法,创建一套全新的质量控制体系。串联作业与并联作业对系统可靠性是有影响的,不同行业应根据自身可靠性要求,选择不同的作业组织形式,并采用本发明相关技术,优化生产流程。
质量控制方法为复式检验法,其核心为横纵两向闭环质量管理技术。在班组内实施横向闭环管理,形成预防与控制机制;创建上下道工序的联系,实施上下道工序纵向闭环管理与最优化的配合技术。最终目的:提升系统可靠性。
背景技术
目前,流程作业法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理论和实际都是一片空白,以至企业选择作业的组织形式带有盲目性。质量检验制度,仍沿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职能制度下的检验检测手段,是静态的、事后的点排除法,没有预防与控制功能,已经严重不适合现代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尤其是质量优于效率与效益型企业。因此,优化生产流程的组织形式,确立最优化的作业方法;建立一套即能检验个体、又保障整体柔性连接的检验制度势在必行。
生产组织形式像杠杆,即可能放大误差而产生共振,又能减小误差。科学可行的质量检验体系是控制误差形成的第一环节,而卓越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控制误差蔓延辅助措施,两者相辅相成。
发明内容
流程组织法与复式检验法下的系统可靠性,是系统研究系统可靠性两项硬技术的软技术。硬技术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除本身科技含量与适用性外,要靠软技术提供必要的辅助。流程的组织形式,对误差的影响带有系统性,而检验法对误差的影响带有偶然性,这两者即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割裂研究是不科学的。
制造一项产品分ABCD顺序工序,由甲乙丙丁来完成,可分两种作业方法。一、由甲乙丙丁按工序同时进行,此为并联作业;二、甲完成A工序、乙完成B工序、丙完成C工序、丁完成D工序,此分串联作业,是现代流水作业的基础。由于两种作业组织形式不同,在人员相同情况下,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各不相同。
上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在串联作业下一天可完成一百件产品,其产品平均质量系数为0.9;而并联作业一天完成80件产品,产品的平均质量系数却为0.9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流水作业其宗旨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的,是以牺牲一定质量系数为代价的。这种牺牲对于某些民用产品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提高的效率与降低的成本而提升的企业竞争力,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流水作业由于经济价值明显而为民用企业广泛采用。但对于某些航空航天与国防企业来说,质量优于效率,因此理论上讲流水生产在国防企业中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问题是现代国防企业的技术水平而决定了产品的复杂性,按并联作业组织生产几乎不可能,而且流水作业的综合效益也无法抗拒。如何扬长避短,既发扬串联作业下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又避免其质量缺陷?
串联作业所以提高了效率,是因为节省了各工序的准备时间和工作单一熟练;所以降低了质量,是因为多了连接。产品质量从硬件构成来讲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分系统质量,二是柔性连接系数,柔性连接系数和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数与人次成反比。数理统计认为,假如一个系统由AB两个分系统组成,A系统的可靠性为0.95,B为0.98,那么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0.95+0.98)÷2×0.95=0.91675——(0.95+0.98)÷2×0.98=0.9457之间分布,其分布形态可能为正态分布、正塔形分布和倒塔形分布。产品最终呈现怎样的质量状态,基本上取决于连接状态,配合不好为正塔形分布,配合一般正态分布,最佳配合为倒塔形分布。
系统越多可靠性越低,一项工作从事的人和人次越多,其可靠性也越低。人的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也代表着产品综合质量。班组内人员的工作质量系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就是班组的平均工作质量系数。各工序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就是整个流程的质量系数。算术平均数影响较小,几何数影响较大,因此提升质量的重点应在几何权重上,在精简和优化流程上。一个系统的个体构成如果是平行式的,其质量系数按个体算术平均加权构成,如果是串联式,质量系数按几何加权构成。因此,对于系统的质量研究重点应在串联式上。柔性连接所以对质量影响如此重要,意义就在于优化串联方式。而并联作业和串联作业的组织形式的实质,前者是并联,后者为串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前者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后者为几何平均数。前例所述,在并联作业中,产品质量是甲乙丙丁工作质量系数的算术加权平均数,权重是每个人的生产数量;而在串联作业中,产品质量系数是加权几何平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明,未经张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