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5956.0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余田知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田知彦;阿鲁米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13 | 分类号: | B60C11/13;B60C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日本佐贺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搬运货物用手推车等使用的轮胎,特别涉及提高直行稳定性及提高防止陷入砂地和泥泞地的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搬运货物用的手推车,如专利文献特开平11-78897所示,在车架下方装着一个轮胎,构成独轮车结构,这一个轮胎承受手推车全部的载重量,使用者通过左右倾斜把手来调节平衡,操作车辆直行及曲线行进。
参见附图6所示,装在这种手推车2上的轮胎1,在它的径向截面上有圆弧状的胎面。这样,直行的时候,这个胎面的下端(胎面中心线)接触地面;转弯的时候,使用者操纵把手向左右任何一方移动车架的重心,如图6所示,轮胎1的接地位置会偏离胎面中心线的左右中的一方,沿这个方向转弯前进。
图6所示的装有一般轮胎1的手推车2在直行的时候,理想状态是,轮胎1的胎面中心线一直维持在接地状态。但是,在车架上装载有货物时,由于轻重不均容易造成把手晃动,使得维持胎面中心线接地比较困难。因此,在行走中,手推车常常会发生左右晃动蛇行的问题。
另外,这种手推车2经常使用于有较多砂地、泥泞地的施工场地。对于在砂地等行走的情况,如图7所示,由于轮胎1的截面为圆弧状的胎面,轮胎下的砂等被向轮胎1的左右排出(参见同图(b)中的箭头)。这个结果,导致轮胎1在砂地等路面G上经常会陷深,行走困难。由此,也导致了手推车搬运货物的作业性低下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以提高手推车等的直行稳定性,并防止其在砂地、泥泞路面等处发生陷入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包括环状的轮胎本体,沿着轮胎本体的外周位于胎面中心线处设有环状沟,所述环状沟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接地轮,所述环状沟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为沟底窄的锥面或曲面。直行时,所述两接地轮接地;曲线行走时,所述两接地轮中中的一个接地轮随着重心移动,另一个接地轮离开路面,实现转弯;在砂地、泥泞路面等轮胎易陷入的路面行走时,路面的砂等在所述锥面或曲面的引导下,集聚至所述环状沟内,这些集聚的砂等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陷入所述砂地等路面。
所述环状沟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设置了接地轮,手推车等的重心位于相分离的两个接地轮之间,两个接地轮稳定确实地接地。这样,轮胎呈直立状态(手推车等的车架处于水平状态),把手不会晃动,能保持稳定的直行状态。例如,两接地轮的接地面间距40mm,只需操作把手使重心位置控制在这40mm的间距内。这种把手,与图6所示装有截面圆弧状的轮胎的手推车需要始终将接地面保持在轮胎中心线上相比,由于允许具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度(上述场合中的40mm),操作非常方便。
因此,这种轮胎,一方面具有优异的直行稳定性,另一方面能确保良好的曲线行走性能。即,通过操作把手,将手推车的重心偏移至两个接地轮的外侧时(不论是右侧或者左侧),全车的载重迅速移动到一侧的接地轮处,另一侧的接地轮离开路面。这样的话,可以如图6所示的普通形状的轮胎一样,通过重心移动的方向容易地实现转弯操作。
而且,当行走于砂地等路面时,所述环状沟的两侧壁引导砂等集聚于环状沟内,轮胎及手推车的重量使得集聚的砂被压固。由此,由于轮胎受到被压固的砂等的支撑,可以防止陷入路面。
另外,在普通的汽车轮胎上也设有沟槽,普通轮胎上的沟槽,是为了汽车在雨天行驶时,轮胎下侧的雨水可以迅速从后方排出,以防止汽车轮胎在雨天打滑。与此不同,本申请的环状沟,并不是用于雨水的排出,而是为了直行稳定性,以及防止陷入而设计的,两种沟槽的功能完全不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轮胎本体的径向截面上,所述环状沟的最底部和两个接地轮的外径最大部间连结的轮胎外轮廓线为在所述最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拐点的一条光滑曲线,所述曲线在所述最底部和两个外径最大部处呈水平状。
这条光滑曲线连结两个接地轮的接地面和环状沟,所述接地面处在环状沟一侧的砂等沿着这条曲线被引导至环状沟内。于是,在环状沟内集聚了砂等。由此,环状沟和接地轮间的光滑连续形成的一体的连接面,在所述砂等集聚过程中,在接地轮的特定部位(例如底部等)应力集中,防止接地轮的变形及破损,确保稳定的接地状态。
轮胎本体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胎本体为无内胎式的实心结构。
自行车等轮胎用的普通内胎是环形的,内胎中注入空气的话,会发生膨胀。这种环状的内胎如果使用在本发明中,例如当一侧接地轮集中承重的情况下,内胎的特定部位会形成大凹面,可能不能完全发挥这种轮胎的行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田知彦;阿鲁米斯株式会社,未经余田知彦;阿鲁米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