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火机的发火轮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6801.9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森 |
主分类号: | F23Q2/46 | 分类号: | F23Q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火机 火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的打火机,具体地说是涉及该种打火机的发火轮总成。
背景技术
现在打火机的打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发火轮与打火石磨擦打火的机械式打火机,机械式打火机是用手按紧边轮和发火轮,用力使其旋转实现打火,这种打火方式不方便,费力。另一种是通过压电陶瓷打火的电子打火机,电子打火机打火方便,也不会使手有异味。为此申请人在前申请过一款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15330.4,该申请实现了机械式打火机不需用手直接旋转边轮和发火轮就能实现其打火,只需用手轻轻按下压块,通过压块与边轮转动配合实现打火,但该申请的发火轮总成经实践检验,有时会出现故障,故障的原因就是边轮复位易卡,导致打火机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发火轮总成,该发火轮总成打火时边轮、传动轮、发火轮转动灵活,熄火后边轮复位也灵活,发生故障率低。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打火机的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发火轮、传动轮和边轮,发火轮和边轮均穿套在转轴上,传动轮、发火轮与转轴之间传动配合,边轮与转轴之间转动配合,边轮的轴孔直径大于穿套它的转轴部分的直径,所述边轮侧面设有内凹空腔,传动轮藏于内凹空腔,传动轮的圆周表面设有齿牙,对应传动轮圆周表面的边轮内凹空腔壁表面也设有一圈齿牙,打火时,边轮受压其内凹空腔壁表面的齿牙和传动轮圆周表面的齿牙啮合,然后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发火轮转动,熄火后,边轮所受下压力消失,边轮在受到一与打火相反的作用力下,边轮和传动轮两者的齿牙分离,边轮绕传动轮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传动轮与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配合是指发火轮和传动轮的轴孔为非圆孔,所述穿套它们的转轴部分也为非圆柱体,
所述转动配合是指边轮的轴孔为圆孔,穿套它的转轴部分为圆柱体。
所述发火轮和边轮外侧面设有卡紧装置防止发火轮和边轮沿转轴轴向移动。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边轮和发火轮之间增设一传动轮,很好的解决了在打火时传动可靠,熄火时边轮快速复位等问题,而且还大大简化了打火机的结构,使打火机打火省力,使用寿命增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结构分解平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3,一种打火机的发火轮总成,包括转轴1、发火轮2、传动轮3和边轮4,发火轮2、传动轮3和边轮4均穿套在转轴1上,发火轮和边轮外侧面设有卡紧装置5、6防止发火轮和边轮沿转轴轴向移动
发火轮和传动轮的轴孔7、8为四方孔,所述穿套它们的转轴部分9也为四棱柱体,边轮的转轴10孔为圆孔,穿套它的转轴部分为11圆柱体,边轮4的轴孔10直径大于穿套它的转轴部分11的直径,所述边轮4侧面设有内凹空腔12,传动轮3藏于内凹空腔12,传动轮3的圆周表面13设有齿牙,对应传动轮圆周表面的边轮内凹空腔壁表面14也设有一圈齿牙,打火时,边轮受压其内凹空腔壁表面14的齿牙和传动轮圆周表面13的齿牙啮合,然后边轮转动,边轮转动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发火轮转动,实现打火,熄火后,边轮所受下压力消失,边轮在受到一与打火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边轮和传动轮两者的齿牙分离,边轮绕传动轮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森,未经杨文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6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湿膜蒸发式加湿器
- 下一篇:一种打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