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酒精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7241.9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翟广玉;赵云龙;马海英;刘振伟;朱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7/04 | 分类号: | C10L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酒精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燃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工产品。
背景技术 固体酒精是一种使用安全、携带方便、经济实惠、日常生活中 经常使用的固体燃料。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饭店、旅游、航海、野外作业等。
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固体酒精,有的储存稳定性差,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变软, 呈膏状,有的还有液体渗出;有的燃烧时冒黑烟,有异味,污染环境;有的燃 烧时会迸出黑色颗粒,造成粉尘污染;有的不耐燃烧,有的燃烧后残渣较多等。 为此,特提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储存稳定性好、燃烧持续时间长、 燃烧中无异味、无任何环境污染,燃烧后残渣少的彩色固体酒精。
在做固体酒精燃烧实验时发现:点燃时,表面的酒精蒸汽立即燃烧,火焰 很快把固体酒精完全覆盖,火焰里面的固体遇热,表面熔化,熔化的液体遇热 气化,酒精蒸汽冲出液体表面的薄膜而燃烧。这时可以观察到固体酒精表面液 体上面有许多气化的小气泡。根据燃烧的状况可分为:A.有的固体酒精点燃, 完全熔化,液体铺满整个容器底部,面积比较大,火焰较大,不稳定,燃烧的 非常快,像液体酒精一样。这种固体酒精不耐烧,也不安全;B.有的固体酒精点 燃后,表面熔化的较多,熔化的液体不能完全变成蒸汽而燃烧,这些多余的液 体就流到下面,这就是常说的流淌。这种固体酒精火焰也较大,燃烧的较快, 也不耐烧;C.有的固体酒精点燃后,表面熔化,熔化的液体可完全变成蒸汽而燃 烧,这种固体酒精火焰比较稳定,需要时可以把固体块切的小些,表面积大些, 燃烧的火焰就大些,否则火焰就小些。这种固体酒精是比较好的。
从上述燃烧实验可以看出,固体酒精熔化的温度是关系到固体酒精燃烧时 是否流淌、燃烧时间长短、储存稳定性等的重要指标。固体酒精为凝胶体,是 非晶态物质,没有恒定的“熔点”。当温度大于凝胶温度时,固体酒精开始软化 并熔融,逐渐形成液体,熔程较大。由上述实验发现,当熔点小于50℃时,固 体酒精的储存稳定性差,燃烧时流淌,火焰不稳定,燃烧时间短,不安全,如 上述实验A和B。当熔点在60℃左右时,固体酒精燃烧火焰平稳,不流淌,无 气味,如上述实验C。
在固体酒精制备过程中,加入适当的物质控制固体酒精的熔点,是关系到 固体酒精质量好坏的关键。这也是本发明的关键点。
发明内容
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发生反应:
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是一个长链的极性分子,不溶于乙醇,可均匀分散在 乙醇中形成溶胶,这时具有溶胶的典型性质-丁铎尔效应。当温度降低时,胶 粒的动能减少,原本分散的溶胶不稳定,大量胶粒析出,胶粒靠分子之间的范 德华引力,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网状结构,酒精分子处于网眼结构的孔隙中,被 束缚于相互连接的硬脂酸钠三维空间网状骨架间隙中,呈不流动状态而凝固, 形成了固体酒精,这时胶体呈凝胶状态。当温度升高时,胶粒的动能增大,分 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胶粒的联系消失,网状结构不再存在,胶粒呈自由活动状 态,就又变成了液态的溶胶。
固体酒精属于热可逆的溶胶-凝胶体系。在该体系中溶胶转变为凝胶时, 硬脂酸钠胶束析出聚集的空间网状结构的疏密程度,是决定固体酒精熔点高低 的关键。加入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增加这种网状结构的密实程度,提高固 体酒精的熔点。据此,发明者分别试用了: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 烷酮、硝化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 维素、琼脂、海藻酸钠、硅溶胶、吐温等等。在乙醇溶液中,加入这些高聚物 分子,有的溶解度太小,对固体酒精的熔点影响不明显;有的可以提高熔点, 但是固体酒精燃烧时有异味;有的成本较高,不适用。根据性价比综合考虑后, 最后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硅溶胶为固体酒精的熔点改进剂,用明矾和硼砂为 熔点改进剂助剂。按不同的比例加入这些物质,固体酒精的熔点可以控制在所 要求的范围之内。可以显著的提高固体酒精的质量性能。
固体酒精的组成质量百分比是:
原料名称 质量百分比(%)
酒精(95%) 50-90
硬脂酸 1-15
氢氧化钠 1-8
水 1-20
聚乙烯吡咯烷酮 0.3-4
硅溶胶 0.2-5
明矾 0.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干涉条纹图骨架线处理的激光谐振腔自动调腔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壁式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