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7652.8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翟根旺;鲁佩行;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威森德道路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53/02;C08L57/02;C08L23/06;C08L71/02;E01C7/00;C09D195/0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毋致善 |
地址: | 453000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路面 道路 养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材料,特别是一种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
背景技术:
由于沥青道路的路面压实度不足、混合料配合比误差等引起空隙率过大而产生水损毁,沥青老化导致干涩贫油产生麻面、剥落、松散,路基裂缝反射、温度应力产生路面微裂缝,导致路面表层透水造成道路结构性破坏,从而大大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一种雾封层工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雾封层工艺采用乳剂型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对路面的老化沥青不能起到恢复其活性作用,粘附性能、耐磨耐久性能、高低温性能也较差。而进口的养护剂的抗滑性能、对沥青的改良型性不够理想,其成本也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渗水损坏、高低温性能优良、高粘附性、耐磨耐久性能好、改善老化沥青的活性和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包括溶剂,其特征在于: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沥青50份,润滑油0.02-0.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8份,精碳五树脂2.5-5份,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0.5份,所述溶剂为正丁醇与环己酮的有机混合溶液。所述正丁醇与环己酮的有机混合溶液是,正丁醇与环己酮的体积比为3/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防路面渗水损毁性能好,粘附力强、耐磨耐久性能好,改善路面表层老化沥青活性效果好和道路使用寿命长的显著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有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沥青50份,润滑油0.02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4份,精碳五树脂(C5)2.5份,高压低密度聚乙烯(PE)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份,有机溶剂为正丁醇与环己酮的混合溶剂30份,正丁醇/环己酮=3/1(体积比),上述各成分的份为重量份。
上述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可由以下方法制备:
首先将沥青加热至140~150℃后置于带有强力搅拌的混料釜中,加热至175~185℃,依次加入润滑油、SBS搅拌30分钟,过胶体磨后,置于另一个带有强力搅拌混料釜,降温至140℃,在120-140℃依次加入精碳五树脂、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并保持在120-140℃温度搅拌40-60分钟,降温至110℃时加上述混合有机溶剂,搅拌20分钟,降温至50-60℃即制成本发明的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进行分装。
实施例2、
沥青50份,润滑油0.05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6份,精碳五树脂(C5)4份,高压低密度聚乙烯(PE)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3份,有机溶剂为正丁醇与环己酮的混合溶剂30份,正丁醇/环己酮=3/1(体积比),上述各成分的份为重量份。
其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沥青50份,润滑油0.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8份,精碳五树脂(C5)5份,高压低密度聚乙烯(PE)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份,有机溶剂为正丁醇与环己酮的混合溶剂30份,正丁醇/环己酮=3/1(体积比),上述各成分的份为重量份。
其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沥青路面的道路养护剂的使用方法是,清扫路面,常温施工,小面积涂刷(或喷洒),大面积喷洒。涂刷施工能保证小面积病害处治用量,同时作为路面施工用量试验,来确定大面积施工喷洒量。对于一般路况,建议喷洒用量0.20-0.40kg/m2。实际喷洒量与路况有关,由专业人员通过实验确定。
对于局部喷洒量过大使路面光滑时,及时撒布黑钢砂予以处置。施工完毕后最好在阳光照晒下干燥4-8小时,待表面干燥后通车放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威森德道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威森德道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接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