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C轧机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7864.6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刘宏民;陆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37/48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鄂长林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 轧机 轧制 压力 预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机板厚板形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C轧机轧制 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
背景技术
板形与板厚是板带生产中的两大质量指标,板形和板厚控制的精度主 要取决于辊系变形模型的准确程度,而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作用是轧机 辊系产生变形的主要因素,因而正确分析和设定辊系受力,建立准确的辊 系受力模型,保证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精度,对提高板形与板厚控 制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DC轧机而言,由于工作辊相对于支承辊 偏移交叉,其辊系受力与普通四辊轧机有明显区别,轧制压力和辊间压力 的设定也应有其特殊性,建立辊系受力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偏移和交叉这 两个特性。以往的DC轧机辊系受力模型,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设定有不 当之处。设定轧制压力方向为铅垂方向,而交叉轧制时,轧件在辊缝间的 变形发生错动,变形区的形状与常规轧制不一致,轧制压力应发生偏转; 设定辊间压力作用点在工作辊和支承辊连心线上,而实际上DC轧机由支承 辊传动,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存在一定的滚动摩擦,辊间压力作用点应离 开两轧辊的中心连线向轧辊转动的入口侧偏移。这都影响了轧制压力、辊 间压力的预报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DC轧机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DC轧机轧制压 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它通过综合考虑DC轧机工作辊的偏移交叉特性、 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的滚动摩擦等因素对辊系受力的影响,使得DC轧机辊 受力模型更加准确,从而保证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方案包括以下步 骤:
(a)收集实际DC轧机的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
包括支承辊的辊身长度Lb、压下支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bz、水平力作用 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bx、辊身直径Db(半径Rb)、辊颈直径Db1、弹性模量Eb、 泊松比vb,工作辊辊身长度Lw、弯辊力作用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wz、水平力 作用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wx、辊身直径Dw(半径Rw)、辊颈直径Dw1、弹性模量 Ew、泊松比vw、交叉角θ、偏移量ec、摩擦圆半径ρw,工作辊和支承辊之 间的辊间摩擦系数μR、滚动摩擦力臂M,轧件来料规格尺寸b×h×l、入口 厚度横向分布拟合曲线、弹性模量Es、泊松比vs,前后总张力T1、T0。
(b)将辊系及轧件沿辊身方向离散化:
在工作辊和支承辊辊身长度L范围内,沿辊身方向,将辊系划分为m个 单元,将轧件划分为n个单元,其中m=n+2d,m、n均为奇数,d为辊身 端部到同侧轧件边部的辊系单元划分个数。以左压下支点为坐标原点,单 元宽度为Δyi(i=1,2,...,m),各单元的中点坐标为yi(i=1,2,...,m)。将作用在轧辊 上的轧制压力、辊间压力及辊系变形也按相同单元离散化。
(c)假设初始辊缝形状:
假设初始辊缝形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电器的操作员控制面板
- 下一篇:电子枪盖板装配模具及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