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9001.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准飞 |
主分类号: | B64F1/04 | 分类号: | B64F1/04;F4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中国民航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加速器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该流体加速器利用流体在被加速物体运动路径的前后制造流体对被加速物体的持续的压力差,并使由该压力差生成的运动动力持续地大于其运动阻力,使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获得持续的加速度,而持续加速并最终获得所需的较大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在流体加速器内,在被加速物体运动方向的前方流体被抽走或被部分地抽走,当被加速物体通过加速器加速管道内其中任意的一小段位置时,该段位置被瞬间或很快充盈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被加速物体在被加速前先装载于与加速器加速管道内壁能较紧密相对又在相对高速运动时只有较小摩擦力的装载物上,可以在加速时通过调整装载物的外形使其在流体作用下减少其摩擦力,装载物壁与加速器加速管道内壁较紧密相对的空间内可以有少量流体以减少摩擦力,上述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流体加速器设有空气高压区和空气低压区(或真空区),分别连接有空气高压管道和空气低 压管道,这两条管道与加速器的加速管道全程相伴并在加速管道壁的各个位置都有多个接口通向加速管道内部,这些接口均设有可受控瞬间移动的挡板,通过这些挡板则可控制加速管道内部的流体作高速流动,在流体加速器内,在被加速物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空气被抽走或被部分地抽走,当被加速物体到达加速器管道内任意的某一位置时该位置的各个挡板迅速移动,此时该位置及其后面的位置被充盈高压气体,而被加速物体的沿运动方向的前方的挡板则受控接通空气低压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直线型流体加速器:其加速管道从整体上呈直线形,加速管道端口处有隔离挡板使加速管道内与外界空气相隔离或基本隔离,通过调整装载物的外形使其在运动中在流体作用下获得一定的升力而一定程度上克服重力并减少其摩擦力,流体加速器设有空气高压区和空气低压区(或真空区),分别连接有空气高压管道和空气低压管道,这两条管道与加速器的加速管道全程相伴并在加速管道壁的各个位置都有多个接口通向加速管道内部,这些接口均设有可受控瞬间移动的挡板,通过这些挡板则可控制加速管道内部的流体作高速流动,在流体加速器内,在被加速物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空气被抽走或被部分地抽走,当被加速物体到达加速器管道内任意的某一位置时该位置的各个挡板迅速移动,此时该位置及其后面的位置被瞬间充盈高压气体,被加速物体的前方的挡板受控接通空气低压管道,从而一方面抽走各种原因漏进的气体另一方面在装载物壁与加速器管道内壁较紧密相对的空间内形成一定的气流并以使装载物获得一定的升力并减少其摩擦力,在装载物壁与加速器管道内壁较紧密相对的位置处就可以控制该处全部或部分挡板移动致使其加速器管道与空气高压管道相连而在该位置喷射出气体减少摩擦力,在获得所需的速度时,加速管道端口处的隔离挡板从闭合状态变成打开,被加速物体与装载物分离并发射离开流体加速器,可以把上述直线型流体加速器应用在航天器或航空器或其他物体的发射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回旋流体加速器:其加速原理与上述直线型流体加速器基本一致,其特征是,其加速管道在加速过程中从整体外观上呈闭合的环形,为了在环形的加速管道内制造出高低压区,在环形的加速管道内根据需要设置若干道屏障,上述屏障闭合时屏障间在加速管道内形成被分隔开的密闭或基本密闭空间,上述屏障可受控开启(即移除)或闭合,被上述屏障分隔开的加速器管道的空间中,被加速物体所在的那个空间中的流体受控情况与直线型流体加速器的一致,而其余的空间的气体均被抽走或被部分地抽走,在被加速物体获得所需的速度时,加速管道某部分被迅速移动而使加速管道内部空间与外界相接,被加速物体与装载物分离并发射离开流体加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准飞,未经蒋准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0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