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盐净污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9167.4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山;王静;任华峰;张晓青;苗英霞;成玉;张爱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8 | 代理人: | 王念冬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盐净污菌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盐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盐净污菌剂 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含盐废水处理, 但由于海水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性质的含盐废水中污染物结构的特点,而 使含盐废水处理与陆源污水处理产生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高盐度的影响,增 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
经研究发现,高浓度无机盐对废水生物处理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升高 的环境渗透压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菌体内的酶,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生理 活动。另外,废水中的盐度使废水的密度增加,造成废水与微生物的比重差 减小,菌胶团絮体难以沉降,使得活性污泥容易上浮流失,出水水质变坏。
一般微生物不具有耐盐、嗜盐特点,不具有净化含盐污水能力,具备耐 盐、嗜盐性的细菌分离和培养不容易,不易产业推广用应;
已知技术,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810100231.4复合型活菌生物净 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净水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KX-1 CCTCC NO.M 208057、 枯草芽孢杆菌KX-2 CCTCC NO.M 208058、枯草芽孢杆菌KX-4 CCTCC NO.M 208060, 且总菌数大于1×108CFU/G。该生物净水剂能有效去除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 改善水体污染;降解有机大分子,减轻水中富营养程度;并且上述的三株菌能 将水体内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动植物能吸收的糖类、氨基酸、维生素、 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等,实现营养互补、协调共生,在水中增殖形成一个复杂 而稳定的微生物系统。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410081504.7一种处理炼油废水的微生物菌 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针对目前废水处理中处理效率不高和处理后仍含难 降解污染物等缺点,本菌剂包括0-10∶0-10∶0-10∶0-10∶0-10∶0-10的红 球菌属、微小杆菌属、芽孢杆菌、假丝酵母和短状杆菌等菌种,通过活化培养 后处理炼油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29185.8一种高盐工业废水BOD的快 速测定方法,取10克高盐废水排污口污泥,加入9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在牛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划线分离,37℃培养2天,直至获得纯的耐盐菌菌株;将 菌株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恒温振荡箱中振荡培养24小时,4500转/ 分钟离心5分钟,0.9%的氯化钠溶液洗涤得耐盐菌;将5毫克碳纳米管分散在 水中形成5毫克/毫升的碳纳米管悬液;耐盐菌以磷酸盐缓冲液配成0.2克/毫 升菌悬液;菌悬液以体积比1∶2与碳纳米管悬液混合,30毫升的混合液均匀涂 布于孔径为0.2M的纤维素薄膜上,凉置至半干,固定于溶氧电极上形成BOD电 极;将溶解氧分析仪设置为自动测量,以雷磁数据采集软件即时记录输出电 流。
已知技术不能解决含盐废水的净化处理问题,而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具有 高效、稳定、节省投资的特点,因此高效菌种和菌剂的研制是业界的期待, 市场亟待一种微生物耐盐净污菌剂问世,以提供海水净化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袭用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 种耐盐净污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案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盐净污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案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盐净污菌剂的用途。
本案提供的耐盐净污菌菌株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株耐盐净污菌,其中:它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 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编号CGMCC No.3314。保藏时间2009.9.29,存活;
本案提供的耐盐净污菌菌株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前述的耐盐净污菌菌株,其中:所述耐盐净污菌的菌株16SrDNA序列为:
1 gggggacttg acatgattac gactcgtcct cggttcccgg cgatcctctg gagattagag
61 tttgatcctg gctcaggacg aacgctggcg gcgtgcctaa tacatgcaag tcgagcgcag
121 gaaaccgtct gaaccctccg gggggacgac ggcggaatga gcggcggacg ggtgagtaa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