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9691.1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付瑞军;付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C9/00;C05B7/00;C05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无机 玉米 专用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掺混肥料,特别涉及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
背景领域:
目前我国市场农业用肥料大体分为三种。一种为化工原料肥;一种为有机肥;还有一种为化工原料和有机肥料的常规复混肥。化工原料肥的缺点: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地土质板结影响作物生长,造成逐步减产。有机肥料的缺点:植物所需养分不足,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影响作物的产量。常规复混肥的缺点是:肥料配方不科学,配方中的有机质和全养分相互矛盾,此高彼低,如有机质或氮、磷、钾单一成分含量过高,生产颗粒困难或不成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一次施用就能按玉米各个生长期营养需求提供长期养分,又能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且生产贮运施用方便,解决了一些地方土壤单一养分含量高,使用其他肥料造成养分浪费的问题。本肥料的配方合理,既满足了玉米生长期的养分又不浪费任何养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它包含有颗粒状的无机氮磷肥,其特征在于:该颗粒状的无机氮磷肥是大颗粒尿素,该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利掺混肥料还包括磷酸二铵和有机肥,上述各种颗粒肥的重量份为:
大颗粒尿素4.5~5份
磷酸二铵1~1.5份
有机颗粒肥3.5~4份。
上述的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其特征是:有机肥由玉米淀粉转化谷氨酸后通过氨中和料浆浓缩喷浆造粒形成。
上述的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其特征是:其中大颗粒尿素4.5份;磷酸二铵1.5份;有机颗粒肥4份。
上述的一种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其它中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硫、锰、硼等0.2~0.6份。
该有机颗粒肥的有机质含量占本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的总重量的15%~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养分含量科学,有机无机相结合,集化学肥料的速效性和有机肥料的缓效性于一体,速溶速效,肥效持久,速缓互补,供肥均衡,不容易流失,既满足玉米的各种养分需求,同时可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配方合理,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养分配比均衡,又添加了适量的钙、镁、铁、锌、硫、锰、硼等微量元素,通过合理的供应和调节,玉米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有利于玉米子粒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改善玉米子粒的口感。
3、肥效持久期达90多天,与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基本一致,提高了肥效的利用率,使其可达到95%以上.其经济系数高达32.81%,比常规复合肥高出近5%。
4、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可根据玉米生长不同阶段需肥特征调控养分释放高峰,特别是在玉米提苗期,不仅满足玉米提苗期的需求,而且又不至于浪费。
5、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减少了施肥量,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投入,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6、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所用原料均有市售产品,有利于制作,而且施用和贮运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对养分需求的规律以及结合土壤养分的一般情况而确定的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它本着有机无机相结合,速效长效养分相结合,大量中微量营养元素相结合和制造,贮运和施用方便的特点,将直径在3~4mm的大颗粒尿素(N≥46%)、磷酸二铵(含N≥18含P2O5≥46%)、有机肥(含N≥16%,CL≥2%,有机质≥36%~50%,氨基酸20%)均匀掺混而成,上述各组成的份额重量百分比为:
大颗粒尿素4.5~5份
磷酸二铵1~1.5份
有机颗粒肥3.5~4份。
上述的有机颗粒肥由玉米淀粉转化成谷氨酸,加入一部分有机肥料通过氨中和料浆浓缩,使用喷浆造粒的生产工艺整形而成,其有机质含量为15~25%。
由上述组成获得的高氮有机无机玉米专用掺混肥料,其有机质含量为肥料重量的15~25%左右,大量营养元素(N+P2O5+K2O)含量约为37%,中量营养元素(CaO、MgO、S)含量约为7%左右,微量营养元素(Fe、Mn、Zn、B)含量约为1%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叶轮防松结构
- 下一篇:石化行业的酚渣与盐酸所形成的物料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