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9890.2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印庚;李涛;廖梅杰;梁友;张正;曲江波;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袁和善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 养鱼池 水面 污物 清除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养鱼池水面的污物去除设备,是一种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
背景技术:
我国的工厂化养鱼业起步较晚,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进入产业性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的深入发展,目前工厂化养鱼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内陆工厂化养鱼和沿海海水工厂化养鱼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工厂化养鱼系统中,水质直接影响到养鱼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水的清洁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排放水的处理中,养殖池中已形成有机污物,这些水面污物,主要是由残饵颗粒、鱼类粪便和分泌物以及水中碎屑在充氧的过程中形成的泡沫状或膜状粘性污物,随着养鱼池的水流而流动。这些污物在没有排放之前已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和鱼类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大颗粒沉于池底,微小颗粒悬浮于水中或集聚在水面。这些有机物富集水面后会大量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容易引发鱼类疾病;水面的泡沫或膜状污物阻碍了空气向水中溶氧的速度;这些污物进入鱼的鳃部,也会影响其呼吸;另外,会产生大量氨氮等有害物质,易使水质恶化。
养殖者对大量泡沫状或膜状粘性污物,通常是采用大换水的方式进行排除,费时、费力、又浪费水资源。也有养鱼户采用单一竹竿、塑料管,浮于水面拦截污物,通过抄网手工捞出。但因其简陋、工程化程度不高,具有集污除污效果较差,操作不便之缺陷。水面污物清除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的相关报道。1992年,王兴章和徐春华申报专利‘牙鲆鱼育苗用吸污器’(申请号92240013)。它的结构是在簸箕形框架上口部位设有与框架两侧边转动配合的柱形毛刷,框架后侧边设有一个与吸污管相连的孔,在框架边缘经支架固定有铁链。该吸污器仅能用以吸出池底污物,并非养殖池水面污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快捷、高效的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优化组合,集污、除污一次完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去除工厂化养鱼池水面的污物,达到了提高水质的效果。
本发明是按如下技术方案作出的:它的结构是由定杆、动杆、泡沫板、吸头、吸污硬管和自吸泵构成。泡沫板设置在定杆、动杆的一端为一整块大泡沫板,在定杆、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可离合的两小块泡沫板,这两小块可离合的泡沫板每块内各设有一块磁铁;泡沫板的下方均设有石坠;定杆一端固定于大块泡沫板内,另一端插入两小块装有磁铁泡沫板的一块内;动杆一端是通过可转动连接轴固定在大块泡沫板上,另一端插入两小块装有磁铁泡沫板的另一块内;吸污用的吸头装置在定杆和动杆的上方,吸头之后接吸污硬管;自吸泵放置于养殖池外的平板车上,自吸泵设有吸污软管和排污管,吸污软管连接吸污硬管,最后排污管通向池外排污沟。
吸头为漏斗型,是由吸头支架、吸污管、刮污板和吸嘴构成。吸污管一端下接吸嘴,位于刮污板前面接触水面集污物的地方,另一端上接吸污硬管;刮污板位于水面上部、吸嘴的后方,并依托弧形吸头支架横架置于定杆和动杆上,可沿定杆和动杆做轨道式移动;吸头支架与刮污板的上侧面相接合。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对比其特点:
1、拦污装置设有定杆和动杆两个浮性杆,实现对水面污物的高效拦截和集中去除,达到拦污、集污一次性完成。
2、吸污装置敷设自吸泵和吸污吸头,不仅吸污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维修方便,除污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节省劳动量,拦截污物的去除效率在93%以上,适于大规模化生产方式,有利于提升养鱼工程化水平。
3、依靠泡沫板浮力和石坠重力定置在水面,使养殖池环境整洁,方便养殖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排污渠地板、2、排污管、3-自吸泵、4-吸污软管、5-吸污硬管、6-吸头、7-定杆、8-固定泡沫板、9-石坠、10-连接轴、11-动杆、12-磁铁、13-移动泡沫板。
图2、吸头结构示意图:
14-吸污管、15-吸头支架、16-刮污板、17-吸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和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式混合搅拌机
- 下一篇:铝粉除钒的铝粉加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