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液体的合成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0470.6 | 申请日: | 200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田素峰;刘建华;马君志;姜明亮;吴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3/58 | 分类号: | C07D233/5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液体 合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的合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液体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兴的溶剂和反应介质。由于离子液体本身蒸汽压低,不挥发,且易回收,因此用离子液体代替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无论对降低生产成本还是对环境友好角度来说,都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广泛的人文内涵。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有机合成、催化和分离等领域,同时也是许多高分子聚合反应和加工的良溶剂。目前离子液体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主要不是技术可行性问题,而是离子液体本身的成本问题。降低离子液体的成本,是离子液体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瓶颈。离子液体合成初期反应速率较高,随着得率的升高,离子液体逐渐变为溶剂,原料变为溶质,反应速率急剧下降,一般采取延长反应时间提高离子液体得率,再进行原料的提纯分离,这样大大增加了能耗、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的合成制备方法,该方法能提高离子液体[BMIM]Cl的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子液体的合成制备方法,以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为原料,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按1∶1~1.2∶1的摩尔比混合,回流搅拌状态下反应4~10小时,反应温度为70℃~90℃,得到浅黄色的反应产物,所述反应产物的主要成分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以及未反应的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将所述反应产物进行减压分离,将反应产物中未反应的氯代正丁烷分离出来,并回收利用。
(2)向除去氯代正丁烷后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萃取剂乙酸乙酯,通过萃取实现乙酸乙酯相与离子液体相的分离,获得纯净的离子液体。将所述乙酸乙酯相进行减压分离,将乙酸乙酯相中未反应的N-甲基咪唑与乙酸乙酯分离,分别回收利用。
以上减压分离出来的原料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以及萃取剂乙酸乙酯均循环再利用。
为加强搅拌效果,所述搅拌采用高速搅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效率高,离子液体的转化率为85%以上。
2、本发明中通过萃取分离步骤前后的两次减压分离,将未参与反应的原料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以及萃取剂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循环再利用,实现了原料的充分利用。
3、本发明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离子液体的纯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将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加入反应釜中,回流高速搅拌得到反应产物,其主要成分为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以及未反应的氯代正丁烷和N-甲基咪唑。将反应产物导入减压分离塔进行减压分离,将未反应的氯代正丁烷分离出来,并循环回收至反应釜中再利用。将分离除去氯代正丁烷后的反应产物导入离心萃取器内,加入萃取剂乙酸乙酯,将反应产物萃取分离为含有N-甲基咪唑的乙酸乙酯相与离子液体相,获得纯净的离子液体。将乙酸乙酯相导入减压分离塔进行减压分离,将乙酸乙酯相中未反应的N-甲基咪唑与乙酸乙酯分离,分别循环至反应釜和离心萃取器中再利用。
实施例1
取氯代正丁烷2.05kg,N-甲基咪唑1.63kg(氯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11∶1),加入8L玻璃反应釜中,玻璃反应釜夹套温度控制为72±1℃,玻璃反应釜上方冷凝器温度≤20℃控制,搅拌速率为260~280r/min,反应10小时,得浅黄色液体反应产物;将该液体反应产物导入减压分离塔,分离回收未反应的氯代正丁烷0.48kg;再将除去氯代正丁烷后的浅黄色液体与萃取剂乙酸乙酯4.2kg加入离心萃取器内,实现乙酸乙酯相与离子液体相的分离,获得纯净的离子液体2.98kg(转化率为85%);乙酸乙酯相进入减压分离塔实现乙酸乙酯和N-甲基咪唑的分离,回收得到N-甲基咪唑0.24kg。分离回收的氯代正丁烷、N-甲基咪唑和乙酸乙酯分别进行循环再利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座内球面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激光切割前预穿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