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硅油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0723.X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炜伟;杨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赛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04 | 分类号: | C08G77/04;C08G7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硅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硅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油是一种不同聚合度链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随着链段数n的不同,分子量增大,粘度也增高,硅油可有各种不同的粘度,从0.65m Pa·s直到上百万mPa·s。由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制得低环体,然后把环体、封头剂、催化剂放在一起调聚就可得到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就可制得硅油。
硅油一般是无色,无味、不易挥发的液体。它具有很小的蒸汽压、较高的闪点和燃点、较低的凝固点、耐高低温、温粘系数小、抗氧化、表面张力小、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等,常用作美容保健品、高级润滑油、阻尼硅油、绝缘油、刹车油、消泡剂、脱模剂、擦光剂和真空扩散泵油等。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纯度硅油在电气、电子工业、化妆品、医疗卫生方面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纯度硅油的品质,譬如杂质含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硅油的生产过程中,会加入聚合催化剂、中和剂等化合物,再考虑到原料中的不纯性,因此在最终硅油产品会含有一些杂质,包括重金属离子等,不能用于电气、电子工业、化妆品、医疗卫生等高端技术领域。因此,高纯度硅油的制备技术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
先前硅油的提纯技术相对粗糙,包括中和、高温分解、过滤、活性炭处理和水洗等方法。这些方法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水洗基本上清除了杂质,但生成大量的废水,分离所需时间也很长。在上述方法、活性炭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简单而有效的,但完全清除大量的炭是很困难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且上述方法提纯的产品中仍含有少量催化剂等杂质,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了一种纯化硅油的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技术实用、成本低,生产的硅油纯度高、质量好,可应用于电子、化妆品、医疗卫生等领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以二甲基二氯硅烷或二甲基环硅氧烷(俗称DMC)混合物为主要原料
进行聚合反应,
2)聚合反应产物通过分子蒸馏进行初步纯化,
3)初步纯化的硅油经过吸附,再次提纯,制得高纯度硅油。
本发明通过分子蒸馏除去硅油中的水份、低沸点的原料及副产物等,进一步利用活性炭纤维分离硅油中的杂质及重金属等。这种方法使硅油的纯化变成了一个简单、价格低廉、稳定、可连续化生产的净化方法,所产生废物达到最小化。由于采取无溶剂分离技术,避免了溶剂对硅油的二次污染,得到的硅油纯度高,质量稳定,可满足电气/电子、化妆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所公开的硅油提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实施方式
首先在175℃、压力为10-3~10-1Pa的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脱除残存的低沸物、水份及其它挥发物。在温度大约10~80℃时,最适宜温度为20到50℃,使初步提纯过的硅油通过用直径为5到15微米、比表面积1500到1800m2/g的活性炭纤维填充的过滤柱,硅油和活性炭纤维接触时间为5~20分钟,通常为10~15分钟,最适宜时间为15分钟,制得高纯度的硅油。这是传统类型的蒸馏无法达到的。
实施例1
在10-1Pa的高真空条件进行分子蒸馏制得的硅油,25℃粘度为5000mPa·s。在高度为200毫米、外径50毫米和内径20毫米的圆柱形过滤柱中,充满直径为15微米、比表面面积1500m2/g的活性炭纤维。将上述硅油按与活性炭纤维接触15分钟的速度通过过滤柱,效果见附表。
实施例2
在10-1Pa的高真空条件进行分子蒸馏制得的硅油,25℃粘度为5000mPa·s。在高度为200毫米、外径50毫米和内径20毫米的圆柱形过滤柱中,充满直径为15微米、比表面面积1800m2/g的活性炭纤维。将上述硅油按与活性炭纤维接触15分钟的速度通过过滤柱,效果见附表。
实施例3
在10-1Pa的高真空条件减压蒸馏制得的硅油,25℃粘度为5000mPa·s。在高度为200毫米、外径50毫米和内径20毫米的圆柱形过滤柱中,充满直径为15微米、比表面面积1800m2/g的活性炭纤维。将上述硅油按与活性炭纤维接触20分钟的速度通过过滤柱,效果见附表。
不同实施方案提纯硅油效果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赛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赛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7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机座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丘陵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