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光组件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2175.4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组件 用光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造,尤其涉及终端光组件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带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若干卷绕在放线盘上的单芯光纤由张力轮、导向轮引导,形成多根单芯光纤的排列,通过眼模时涂覆上树脂,再经过UV灯固化形成由若干单芯光纤并列的光纤带,其过程如图1所示。
光纤带是光缆生产的基础件,其性能指标是依据光缆的使用需求来制定。终端光组件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由原来的单芯向多芯发展,光纤带在终端组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在的终端组件光纤带基本依靠进口。国外进口的光纤带,购买成本很高,以G652D光纤带为例,国产价格是110元/km,进口的200元/km。但国内现有的光纤带产品,在终端组件中使用合格率不到10%,主要的问题是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脱皮,变形,不容易对接等现象。有些企业也试图通过一些改进来使上述情况得到改善,以满足的客户的要求,但所做的一些的改进,并未得到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用于终端光组件的光纤带所出现的脱皮、变形、不容易对接等现有国产光纤带之不足,提出一种终端光组件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该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若干根单芯光纤并列通过眼模,表面涂覆上树脂,经UV灯固化,所述光纤和所述树脂固结成一体,形成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涂覆时所述树脂的杨氏模量控制在4000~8000MPa之间,通过控制UV灯的输出功率,控制所述光纤带的杨氏模量在200~250MPa之间,且光纤带固化度达到95%以上。
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UV灯输出功率控制在1020~1140kW之间,光纤运行速度在400m/s。
本发明的发明人基于大量富有创造性的试验,提出了适用于终端光组件的光纤带生产方法,通过控制生产初期的材料——树脂的杨氏模量,并通过在生产中控制UV灯的输出功率,来控制终端产品——光纤带的杨氏模量,使光纤带的品质产生质的变化,能够适用于终端光组件的各种安装要求,不会出现脱皮,变形,不容易对接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光纤带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中,1放线盘,2张紧轮,3导向轮,4眼膜,5UV灯,6单芯光纤,7光纤带,8收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首先选用树脂,测定其杨氏模量为4000MPa,将该树脂置于眼膜中,并在UV灯箱中安装用两盏6000W的UV灯,调节每盏UV灯的输出功率至5700W。
十二根单芯光纤以400m/s的速度分别从放线盘1上引出,经张紧轮2、导向轮3的引导形成一排并列排列的光纤,该并列排列的光纤通过眼膜时,表面涂覆一层上述的树脂,涂覆有树脂的并列排列的光纤经UV灯照射后被固化,形成光纤带。测得该光纤带的杨氏模量为210MPa。
实施例2
首先选用树脂,测定其杨氏模量为5800MPa,将该树脂置于眼膜中,并在UV灯箱中安装用两盏6000W的UV灯,调节每盏UV灯的输出功率至5600W。
十二根单芯光纤以400m/s的速度分别从放线盘1上引出,经张紧轮2、导向轮3的引导形成一排并列排列的光纤,该并列排列的光纤通过眼膜时,表面涂覆一层上述的树脂,涂覆有树脂的并列排列的光纤经UV灯照射后被固化,形成光纤带。测得该光纤带的杨氏模量为223MPa。
实施例3
首先选用树脂,测定其杨氏模量为7950MPa,将该树脂置于眼膜中,并在UV灯箱中安装用两盏6000W的UV灯,调节每盏UV灯的输出功率至5100W。
十二根单芯光纤以400m/s的速度分别从放线盘1上引出,经张紧轮2、导向轮3的引导形成一排并列排列的光纤,该并列排列的光纤通过眼膜时,表面涂覆一层上述的树脂,涂覆有树脂的并列排列的光纤经UV灯照射后被固化,形成光纤带。测得该光纤带的杨氏模量为24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