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铁用复合脱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304.X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赵浩峰;吴红艳;颜开;康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复合 脱硫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铸铁的含钛钒脱硫材料,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铸铁生产中使用脱硫剂,来保证铸件质量。89108179.8提供一种含碳化钙和金属组分的铁水脱硫剂,其中的碳化钙和金属组分的体密度和颗粒尺寸在相同范围内。90105599.9提出一种铸钢、铸铁精炼剂,由电石、萤石、氯化钠、冰晶粉等原料组成。
94111848.7涉及一种铁水脱硫剂,该脱硫剂主要含有CaO或CaCO3、NaCl、BaCO3、CaCl2和Na2CO3。其方法是在铁水池中按每吨铁水加入8~12Kg脱硫剂与铁水混冲或在出铁水时按每吨铁水3~5kg脱硫剂向铁水喷粉即可达到脱硫目的。该脱硫剂可脱去铁水中约一半的硫。
98113413.0涉及一种钢铁冶炼用脱硫剂,它包括铝粉、碱土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粘结剂及电解铝过程中的副产物铝灰。本发明不仅成本较低、使用经济,而且本发明使用时所产生的熔渣熔点较低、流动性较好。便于清除,从而提高了盛钢桶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中的有机粘结剂除起粘结作用外,还可气化后形成部分还原气氛的环境,防止钢水再氧化。
01114232.4发明为一种复合型铁水脱硫剂。该脱硫剂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aC2 36-48 CaO 32-44 CaF2 3-7C 3-7 Mg 0-7其余为杂质,以上各成分重量之和为100%。杂质包含SiO2MgO,Al2O3,CO2。
200910080870.3特征在于用脱硫粉和纯铁粉经球磨混匀、压制成块;脱硫粉用微米、纳米粉,纯铁粉为粘结剂,用小于250目的微米铁粉,纯铁粉与脱硫粉的重量比为(4~10)∶1;脱硫粉包括CaCO3粉、CaO粉、CaF粉、Ca粉、镁粉。本发明用纯铁粉和脱硫粉在球磨时起到脱硫粉预分散的作用,使脱硫粉不易团聚成大颗粒。增加与S的反应界面。纯铁粉和脱硫粉压块,增加了比重,有利于把脱硫粉潜入钢铁熔体中,使之不直接浮入渣中,提高了脱硫效率。用CaCO3粉为脱硫粉时,分解后的CaO与S充分接触生成CaS,并附着在CO2气泡上,CO2气上浮脱除了熔体中的S,净化了熔体。
以上脱硫剂存在如下问题:碳化钙或电石使用不够安全,难以保存和运输。CaCO3、BaCO3还需要再分解,处理时间长,效果差。Na2CO3发烟严重,污染工作环境。萤石腐蚀包壁、脱硫效果差;使用氯化钠、冰晶粉带来烟雾,影响工作环境。Ca粉、铝粉、镁粉成本高,并易于被氧化,并且聚渣性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环境保护性能优良而脱硫性能良好的铸铁用复合脱硫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铸铁脱硫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铸铁用复合脱硫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脱硫材料中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Al2O3 7-9%,V2O3 0.12-0.18%,MgO 4-6.5%,SiO2 13-16%,TiO2 12-14%,CeO2 0.001-0.01%,其余为CaO。
本发明铸铁用复合脱硫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Al2O3粉、V2O3粉、CeO2粉、MgO粉、CaO粉、TiO2粉、SiO2粉按铸铁脱硫材料中各成份的质量百分含量进行称量配料:Al2O3 7-9%,V2O3 0.12-0.18%,MgO 4-6.5%,SiO2 13-16%,TiO2 12-14%,CeO2 0.001-0.01%,其余为CaO。;
2)将配好的物料放入搅拌器中,拌速度为960-1200转/分,然后在物料中加入占物料总重量2-5%的水,水和物料被均匀混合10-15min后取出,放入烧结炉;
3)烧结加热温度为1150-1230℃时,保温时间为2-4小时;保温时间达到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将其磨至0.03-0.06微米粉未,即得到铸铁脱硫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3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