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橡胶的测试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510.0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国强 |
主分类号: | G01N9/10 | 分类号: | G01N9/10;G01N11/14;G01N5/04;G01N3/08;G01N17/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橡胶 测试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橡胶的测试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本发明适用于由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以克分子比4∶1共聚而成的氟橡胶26。
目前公知的氟橡胶26的测试分析方法所用技术标准低,存在用钢瓶取样分析氧含量复杂和不准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橡胶26,包括生胶和硫化胶的测试分析方法。测试分析项目包括
1.比重测试 2.门尼粘度测试 3.水含量测试 4.恒定压缩永久形变测定 5.耐油性测试具体方案如下:
1.生胶片试样的制备
a)塑炼:增加橡胶可塑性的工艺过程(生胶中不加入任何配合剂)。
b)生胶比重片的压制:
压制方法:将厚度为2.2mm-2.5mm的生胶坯料裁剪成(100×50)mm放入(100×100)mm的模腔中,合盖。放入已恒温的(110±5)℃压机中,预热2min,打压至25t,压机表压为15.7Mpa-16.7MPa,放气3-5次,保温保压15min,后将压机减压,取出模具迅速移入另一台有冷水装置的25t压机中,保压15.7Mpa-16.7Mpa,冷却至60℃以下,减压取出模具,将试样剪去多余边料、并编号,依次放入样品盘内,供比重测试。
2.硫化胶片试样的制备
a)混炼:在炼胶机上将多种配合剂加入生胶中制成混炼胶。
b)混炼配方及操作:
配方:(重量份)生胶:100,MgO:15,3#硫化剂:3,按配比称重。
操作方法:开动6#寸炼胶机,投入生胶料200g,待包辊后,调节辊距使二辊间留有少量堆积胶,先逐渐加入MgO(留少量与硫化剂混合)约在7min内加完,再加入硫化剂,约在5min内加完,此时应采用割切、翻转和打三角包等方法将胶料混匀,然后调节辊距为0.4mm~0.6mm,将混炼薄通10次后出片,辊温控制在40℃~50℃左右。
生胶的测试分析方法1.比重测试 2.门尼粘度测试 3.水含量测试硫化胶的测试分析方法:1.恒定压缩永久形变测定 2耐油性测试
技术要求氟橡胶26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二、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试片制备方法
(1)设备与试剂
a)(360×160)mm开放式炼胶机(6寸)
b)25t及45t平板硫化机
c)烘箱:(0-300)℃
d)MV2-90E型门尼粘度仪
e)MDR-2000型橡胶硫化仪
f)3#硫化剂(N,N双肉桂醛缩-1,6-己二胺)
g)轻质氧化镁、氢氧化钙
h)双酚-AF、苄基三苯基氯化磷(BPP)
i)加拿大碳黑(N-990)
(2)生胶片试样的制备
b)塑炼:增加橡胶可塑性的工艺过程(生胶中不加入任何配合剂)。
b)生胶比重片的压制:
压制方法:将厚度为2.2mm-2.5mm的生胶坯料裁剪成(100×50)mm放入(100×100)mm的模腔中,合盖。放入已恒温的(110±5)℃压机中,预热2min,打压至25t,压机表压为15.7Mpa-16.7MPa,放气3-5次,保温保压15min,后将压机减压,取出模具迅速移入另一台有冷水装置的25t压机中,保压15.7Mpa-16.7Mpa,冷却至60℃以下,减压取出模具,将试样剪去多余边料、并编号,依次放入样品盘内,供比重测试。
(3)硫化胶片试样的制备
a)混炼:在炼胶机上将多种配合剂加入生胶中制成混炼胶的过程。
b)混炼配方及操作:
配方:(重量份)生胶:100,MgO:15,3#硫化剂:3,按配比称重。
操作方法:开动6#寸炼胶机,投入生胶料200g,待包辊后,调节辊距使二辊间留有少量堆积胶,先逐渐加入MgO(留少量与硫化剂混合)约在7min内加完,再加入硫化剂,约在5min内加完,此时应采用割切、翻转和打三角包等方法将胶料混匀,然后调节辊距为0.4mm~0.6mm,将混炼薄通10次后出片,辊温控制在40℃~50℃左右。
2)比重测试
1.设备、试剂
a)万分之一天平;
b)100ml烘杯;
c)蒸馏水。
2.测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国强,未经屠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气变送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增压发动机试验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