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2760.4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明富 |
主分类号: | D04B1/24 | 分类号: | D04B1/24;D04B1/16;D04B21/20;A41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击剑 服用 强度 重量 面料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尤其是适用于击剑服用面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属于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的击剑用面料,主要采用金属丝、高强度晴纶和棉织造而成,也有如http://www.99114.com/Corp/SjInfo_1239570_provide.html防切割纺织面料防割纺织面料是采用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为基材,经特殊高密度针织机织造而成。但其抗击穿标准达不到要求〖2009年1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Wuxi”牌击剑服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该商品为适用于二级(800N)击剑服,包括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该商品没有达到二级击剑服的抗击穿标准(平均受力为800N),因此存在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该商品不符合欧盟个人防护设备指令以及相关标准EN 13567〗或者是重量太重〖一件上衣基本在2kg以上,所用的面料一般在800g/m2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及其加工工艺,通过面料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改进,从而提高其抗击穿性能,同时大大降低面料单位重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其特征在于:其面料组成包括涤纶和丙纶,所述涤纶包括有光涤纶和无光涤纶。
如上所述的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其加工工艺包括拉丝、加捻、织造和印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采用蜂巢组织编织。
本发明开发生产,其优点表现在:一是由于采用涤纶和丙纶为主原料,所以产品的抗击穿性能强,以800N面料,极限击穿大于3000N;由于采用蜂巢组织编织方法,其面料轻,800N面料单位重量为630g/m2,350N面料单位重量为400g/m2(极限击穿为2978N),制作成品上衣比常规要轻500g,同时产品柔软度、质感都好与现有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其面料组成包括涤纶和丙纶,所述涤纶包括有光涤纶和无光涤纶。涤纶和丙纶的配比为:涤纶85-97%,丙纶3-15%。
本发明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拉丝、加捻、织造和印染,具体如下:
A)拉丝---要求控制环境温度为8-25℃,拉丝压力6-8kg,拉丝断裂伸长率控制在9-11点;
B)加捻---控制捻度在70-100度;
C)织造---用大圆机进行织造,织造时采用蜂巢组织编织;织造图如下
注:∨---表示出针成卷,且上针1道下针1道
----表示平档,空针
∧---表示出针成卷,且上针2道下针1道
---表示出针集卷
D)印染---温度控制在40-100℃,加柔软剂0.5-1.0%(以面料为1),烘干定型温度控制在70-100℃。
采用本发明专利制作的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最轻的只有400g/m2,抗击穿性能能达2978N,而满足抗击穿性能大于3000N的只是618-629g/m2。
采用本发明专利制作面料,除可用于击剑服用面料外,还可以用作其它普通运动服面料,另外还可以用作武术比赛服,此外还可以用作特种服
实施例二
同实施例一的一种击剑服用高强度轻重量面料,其不同之处在于:织造时纱线支数控制在100-800支,根据需要类型采用不同支数,以达到不同抗击穿性能要求,如普通型,只须100、150、200、250、300支;比赛服350N,则用200、250、300支;比赛服800N,则用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支。
注:这里并不限定必须是以上举例支数,还可以采用110、120等类的支数,且根据风格不同,在纺织时还可经纬支数不同,以满足不同风格的编织组织要求,以实现面料风格的变化。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明富,未经袁明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7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个别过程增强约束求解器的性能
- 下一篇:线束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