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3111.6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科创聚合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L77/06;C08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耐磨 注塑 二硫化钼 填充 聚苯醚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醚是一种能耐受较高温度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相对密度较低,吸水率很小,可以离火后自熄,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玻璃化温度是热塑性塑料中最高的,高温下耐蠕变性也是所有热塑性工程塑料中最优异的;成型收缩率和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适于制造精密制品;具有优良的耐酸碱和耐化学试剂的特性;水解稳定性好,制品在高压蒸汽中反复使用其性能均无明显变化。虽然聚苯醚具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由于熔体流动性差,成型温度高,加工工艺要求苛刻,制品易产生应力开裂,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因此,展开了对聚苯醚的复合改性研究,以期改善其缺点,有效利用其优点。聚苯醚的系列优点,使其最适用于潮湿、高温、有负载,而又需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场合,例如电子电气行业的较多领域。又由于其抗蠕变性好,又特别适合用于做各种紧固件和连接件。由于耐酸碱和耐水解性好,又适用于做各种阀、泵件等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复合聚苯醚的自润滑性耐磨性有不足,较大影响了使用效果、应用范围,而这些正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系列产品极大的改善了聚苯醚的耐磨性的特征,同时充分符合欧盟“废旧电子电气设备”(WEEE)和“有害物质限用指令”(RoHS)法规及其他环保规定,对环保要求严格的应用领域都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保持聚苯醚原有优点前提下,具备优良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的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原料。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一种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是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组成,聚苯醚粉料:30-80%;尼龙66粉料:5-40%,二硫化钼粉:1-35%;抗氧化剂:0.3-1.5%;热稳定剂:0.1-3.0%;偶联剂:0.1-2.8%;高分子量硅油:0.1-3.0%;相容剂:1-5%;其他助剂:0.3-5.5%。
本发明所述的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生产流程是:先将聚苯醚粉料、尼龙66粉料与偶联剂按比例混合十分钟后再自然放置3小时,经烘干后与高分子量硅油在混料机中混合10分钟,然后与二硫化钼粉、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相容剂、其他助剂按照比例称量后在混料机中低速混合10分钟,再经积木式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在中等强度剪切的螺杆组合情况下抽真空匀速混炼挤出,水冷拉条切粒经过筛分脱水制得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材料。
本发明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及其制作工艺,在保持聚苯醚原有优点前提下,同时具备优良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且本发明所用原料生产采购方便,全部采用国产原辅料和添加剂以及生产设备,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这样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所述的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原料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由以下成分按重量比组成,聚苯醚粉料:67.9%;尼龙66粉料:20%,二硫化钼粉:5%;抗氧化剂:0.5%;热稳定剂:0.3%;硅烷偶联剂:0.3%;高分子量硅油:1.5%;相容剂:3%;其他助剂:1.5%。
先将聚苯醚粉料、尼龙66粉料与偶联剂按比例混合十分钟后再自然放置3小时,经烘干后与高分子量硅油在混料机中混合10分钟,然后与二硫化钼粉、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相容剂、其他助剂按照比例称量后在混料机中低速混合10分钟,混料机采用低速混合,搅拌叶应与筒壁间隙小于0.5厘米,原辅料混合效果应目视各种粒子和粉末基本均匀,没有明显团块或集聚;再经积木式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在中等强度剪切的螺杆组合情况下抽真空匀速混炼挤出,双螺杆挤出机使用40长径比,水冷拉条切粒经过筛分脱水制得自润滑耐磨注塑级二硫化钼填充聚苯醚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科创聚合物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科创聚合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号段记录压缩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船舶航行诱导系统新航行图的绘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