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赤皮病治疗用方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4043.5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戚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冬梅 |
主分类号: | A61K33/32 | 分类号: | A61K33/32;A61P17/00;A61K31/7036;A61K31/722;A61K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6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赤皮病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用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效、持久、安全、低成本的赤皮病治疗用方。
技术背景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赤皮病的暴发具有传播迅速、感染率高、难根治的特点,严重时可造成鱼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而赤皮病成为鱼农直接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鱼类生长环境质量下降,赤皮病暴发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其治疗方式的效用和安全性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针对赤皮病等淡水鱼传染病的防治,不少水产养殖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案。
如中国专利《CN1156625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方法》提供了一种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方法,即用河弧菌CCTCC M96016疫苗和点状产气单胞菌CCTCC M96015疫苗混合制成二联疫苗、使用前加入莨菪佐剂对鱼体进行浸泡和注射接种,可对75-80%的鱼类进行为期一年的免疫防护。中国专利《CN1977901防治鱼病的洗液》提供了一种防治鱼病的洗液,其各主要成份包括当归、首乌、羌活、黑以干、硬脂酸甘油脂、椰子油二乙醇酰胺、月桂醇聚氯乙烯醚硫酸钠,通过鱼类从体外吸收,发挥防治多种鱼病的作用。中国专利《CN1211421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提供了一种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主要成份为呋喃唑酮、红霉素、富马酸二甲酯、过碳酸钠,解决防治多种鱼病见效慢、疗效低的问题。
已有技术在赤皮病的治疗效果上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1、由于不是针对赤皮病研制,所以防治效果不够强,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效果不佳;2、药物的生物相溶性差,易在鱼体内的降解和代谢产物造成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导致鱼类肉质下降;3、药效不持久,不稳定;4、材料来源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皮病治疗用方,该用方专门针对赤皮病有理想药效,药物主要成份为无毒性和副作用天然物料,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药效稳定持久,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如下技术方案:1、加入高锰酸钾和硫酸链霉素,对治疗赤皮病有强效;2、甲壳素、硅藻土、氯化钠为天然物料,很大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相溶性,其中甲壳素具有抗结核性,可降低耐药性和高锰酸钾、硫酸链霉素对内脏的损害;3、甲壳素为其它药品构筑坚强的较密封的框架结构,使得药品能够缓慢地释放,长期维持药效,硅藻土提高药物在水中的分散度,使药效均匀;4、所用原料均为常见物料,成本低廉。
本发明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
氯化钠 10~15%
高锰酸钾 5~8%
硫酸链霉素12~20%
硅藻土 10~18%
甲壳素 4~8%
水 38~6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其一种实施方式,各组分质量份数为
氯化钠 10%
高锰酸钾 6%
硫酸链霉素15%
硅藻土 15%
甲壳素 6%
水 48%
制造方法为:先将高锰酸钾、硫酸链霉素、水于65℃均匀混合,再将所得物与硅藻土、甲壳素与60℃,后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冬梅,未经戚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4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疮疹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芦丁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