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4384.2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廖仕军;周成;侯中华;李辉;杨海涛;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轧机 支撑 辊辊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辊辊型,特别涉及一种在磨床只能进行直线磨削条件下的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
背景技术
采用轧制方法生产金属板带材时,减小轧辊半径可以降低轧制力,但是同时也降低了轧辊的抗弯曲能力,使得轧件中部变厚,即板凸度变大,严重时导致产品不合格。为了在降低轧制力的同时抑制轧辊弯曲,中厚板轧机采用四辊轧机,即采用一对直径较小的工作辊和一对直径较大的支撑辊,支持辊辊面压靠在工作辊辊面上,支撑辊通过支撑辊轴承座安装在轧机机架上。轧制时,由工作辊完成对轧件的变形、而支撑辊的作用是抑制工作辊的弯曲变形。图1为四辊轧机上辊系示意图,其中1为轧件,2为工作辊,3为支撑辊,P1为轧件作用在工作辊上的轧制力,R1为支撑辊轴承座对支撑辊的支撑力。
在实际轧制过程中,往往出现支撑辊边部剥落现象,这种现象影响轧辊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抑制支撑辊边部剥落现象,是中厚板厂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支撑辊在轧制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可以说明支撑辊边部剥落的原因。图2为工作辊受力示意图,图3为支持辊受力示意图,图2中,P为来自轧件的轧制力,Q为来自支撑辊的辊间压力,图3中,R为来自支撑辊轴承座的支撑力,Q为来自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在轧制过程中,支撑辊承受来自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和轴承座的支撑力,其中支撑辊边部辊面承受辊间压力,如果支撑辊边部的辊间压力过大,在长期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轧辊边部会产生疲劳破坏,导致轧辊边部剥落。
采用影响函数法,可以计算出在一定的辊型条件及其磨损和热凸度条件下、轧制时的辊间压力分布。
在许多中厚板厂,轧辊磨床只能进行直线磨削。图4为支撑辊和工作辊都采用平辊时、在轧辊磨损后期的辊间压力分布,可见轧辊边部的辊间压力大大高于平均值,轧辊存在边部剥落的危险。
为了改善轧辊边部受力情况,有些中厚板厂对平支撑辊施以倒角。但是在轧制过程中,倒角处的辊间压力仍然可能偏大,尤其是在轧辊工作周期的中后期,随着轧辊的磨损,倒角处的辊间压力上升,如图5所示,轧辊在倒角处仍然存在剥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在中厚板厂轧辊磨床只能进行直线磨削条件下的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采用该辊型,可以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边部剥落,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厚板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在支撑辊辊身边部采用双倒角。
第一倒角,长度为L1,高度为H1;第二倒角,长度为L2,高度为H2;H1和H2均为半径上的值;H1的取值范围为0.3~0.5mm,L1的取值范围为:
La=200+100×(0.6×W1+0.4×W2)+100×(0.3×P1+0.7×P2)
式中,L1——倒角A的长度,mm;
W1——较窄轧件的计划份额,%;
W2——较宽轧件的计划份额,%;
P1——轧制力较小轧件的计划份额,%;
P2——轧制力较大轧件的计划份额,%;
H2的取值范围为1~1.5mm,L2的取值范围为100~150mm,轧件宽度大者取下限。
两个倒角处均要圆滑处理,等效圆角半径为5000mm。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的辊型,可以改善支撑辊和工作辊的辊间压力分布状态,抑制轧辊边部剥落、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支撑辊换辊周期可延长20~30%,辊耗可降低10%。由于旧磨床多只具备或已只具备直线磨削功能,所以采用本发明的辊型,可以在抑制支撑辊剥落的同时,充分利用旧式磨床。
附图说明
图1为四辊轧机上辊系示意图。
图2为工作辊受力示意图。
图3为支撑辊受力示意图。
图4为支撑辊和工作辊皆采用平辊时,采用影响函数法计算的辊间压力(Q)沿辊身方向(L)的分布。
图5为支撑辊采用单倒角辊、工作辊采用平辊时,采用影响函数法计算的辊间压力(Q)沿辊身方向(L)的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4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