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皮带联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346.9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军;卫颖倩;李海涛;刘平义;张绍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54 | 分类号: | F16D3/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皮带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皮带联轴器,属于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涉及柔性皮带联轴器技术范围。
技术背景
在常规的三大传动系统齿轮、链条、皮带中链条联轴器和齿轮联轴器已被广泛采用,皮带联轴器应用较少,仅有轮胎联轴器及其它变形皮带联轴器,皮带联轴器属于柔性联轴器范畴其运动和动力传动平稳、起动和停车无刚性冲击。
某些弹性联轴器采用将齿轮联轴器的内齿圈套筒弹性化的方法来增大两连接轴线的允许径向偏移或角位移,如申请号为94244753.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齿形弹性联轴器,通过带有内齿的弹性套筒(由尼龙材料制作)与主、从动轴套上的外齿啮合传递扭矩;又如申请号为200580020300.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由聚氨酯弹性体组合物成形的弹性联接套筒,以及装有该弹性套筒的弹性联轴节,以便增大轴向、径向偏移或角位移补偿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同步皮带联轴器,属于柔性皮带联轴器,其运动和动力传动平稳、起动和停车无刚性冲击。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同步皮带1、左半联轴器2、左半联轴器2上的左同步皮带轮4和左单边挡圈6、右半联轴器3、右半联轴器3上的右同步皮带轮5和右单边挡圈7,左同步皮带轮4和右同步皮带轮5完全相同,左单边挡圈6和右单边挡圈7完全相同,同步皮带1和左同步皮带轮4、右同步皮带轮5齿形相同齿数相等(如图1);左、右半联轴器2、3上的同步皮带轮4、5分别与同步皮带1啮合,左、右单边挡圈6、7可以限制同步皮带1相对两半联轴器上的左、右同步皮带轮4、5的轴向移动;主动轴的运动和动力通过左半联轴器2上的左同步皮带轮4、同步皮带1、右半联轴器3上的右同步皮带轮5传递至从动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出的一种同步皮带联轴器,其运动和动力传动平稳、起动和停车无刚性冲击,同时可以允许两连接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径向偏移量和轴线不平行度,同步皮带、同步皮带轮及单边挡圈属于国标标准系列,选型、设计和制造容易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同步皮带联轴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同步皮带联轴器的三维装配示意图;
图3为梯形齿同步皮带联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圆弧齿同步皮带联轴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所示的同步皮带联轴器由同步皮带1、左半联轴器2、左半联轴器2上的左同步皮带轮4和左单边挡圈6、右半联轴器3、右半联轴器3上的右同步皮带轮5和右单边挡圈7组成,同步皮带1为梯形齿橡胶同步带、材料物理特性为GB/T13487-2002、几何参数为GB/T11616-1989,左同步皮带轮4和右同步皮带轮5完全相同为梯形齿同步带轮、左单边挡圈6和右单边挡圈7完全相同、几何参数均为GB/T11361-1989,同步皮带1和左同步皮带轮4、右同步皮带轮5的齿数相等,左、右半联轴器2、3上的同步皮带轮4、5分别与同步皮带1啮合,左、右单边挡圈6、7可以限制同步皮带1相对两半联轴器上的左、右同步皮带轮4、5的轴向移动(如图2);主动轴的运动和动力通过左半联轴器2上的左同步皮带轮4、同步皮带1、右半联轴器3上的右同步皮带轮5传递至从动轴。由梯形齿橡胶同步皮带1、左半联轴器2及其上的梯形齿同步皮带轮4和单边挡圈6、右半联轴器3及其上的梯形齿同步皮带轮5和单边挡圈7,组成梯形齿同步皮带联轴器(如图3)。
图4所示的圆弧齿同步皮带联轴器,同步皮带1为圆弧齿橡胶同步带、材料物理特性为GB/T13487-2002、几何参数为JB/T7512.1-1994,左、右半联轴器2、3上的左、右同步皮带轮4、5完全相同为圆弧齿同步带轮、左单边挡圈6和右单边挡圈7完全相同、几何参数均为JB/T7512.2-1994,同步皮带1和左同步皮带轮4、右同步皮带轮5的齿数相等,左、右半联轴器2、3上的同步皮带轮4、5分别与同步皮带1啮合;由圆弧齿橡胶同步皮带1、左半联轴器2及其上的圆弧齿同步皮带轮4和单边挡圈6、右半联轴器3及其上的圆弧齿同步皮带轮5和单边挡圈7,组成圆弧齿同步皮带联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3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三轴岩心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