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5725.8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杰;沈加曙;武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共振 吸声 结构 穿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声吸声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
背景技术
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的优点是吸声系数高、吸收频带宽等,因此广泛应用于噪声控制的各个领域。普通的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在微穿孔板背后留有一定的空腔,与背板一起组成共振吸声结构,但当微穿孔板的参数以及背后空腔确定的情况下,结构的吸声性能也就确定了。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的隔声性能主要取决于背板的厚度,吸声性能则取决于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及空腔的厚度。使用过程中,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固定不变的,或空腔的厚度也是固定不变的,即隔声背板与微穿孔板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导致一个普通型号的隔声吸声板产品,其吸声频率的范围相对较小。
为此,不得不同时生产出多种不同型号的隔声吸声板产品,使其具有不同的空腔厚度,以适应较宽的吸声频率的范围。对不同的吸声频率范围,选择使用不同空腔厚度的隔声吸声板产品,这样在生产和使用上都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吸声频率范围,并具有较高吸声性能的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刚性壁面、一微穿孔板和设置在所述刚性壁面和微穿孔板之间的空腔;所述刚性壁面的两端与所述微穿孔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材料连接;所述空腔的间距可随声波频率以及振动气流而变化。
所述刚性壁面的两端分别设置两刚性侧面,所述微穿孔板两端通过所述弹性材料连接所述两刚性侧面。
所述弹性材料为高分子柔性吸声材料、弹簧或软橡胶。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在微穿孔板的两端与刚性侧面相连接的部位,分别粘贴有一柔性或弹性材料,使得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在吸收声波的过程中,随着声波频率的变化以及振动气流的影响,可自动调整微穿孔板与刚性壁面之间的距离,在微穿孔板与刚性壁面之间的空腔形成一个半主动共振吸声结构。2、本发明由于具有半主动共振吸声结构,因此可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吸声性能,拓宽了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的吸声频带,具有可弥补刚性结构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频带较窄的特点。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吸声体、消声器和各类吸声隔声结构,来治理由空气动力性噪声导致的噪声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包括一刚性壁面1、一微穿孔板2、设置在刚性壁面1两端的两刚性侧面3、刚性壁面1与微穿孔板2之间的空腔4和分别设置在微穿孔板2两端用于连接刚性侧面3的柔性或弹性材料5。柔性或弹性材料5的构成包括高分子柔性吸声材料、弹簧和软橡胶等材料,在微穿孔板2与刚性侧面3之间形成柔性或弹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壁面1多为常规的刚性材料,用于支撑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必要时还需在刚性壁面1的内侧设置支撑骨架。微穿孔板2的材料多为钢板、铝板、硬质塑料板、高分子聚合材料等材料,微穿孔板2上微孔21的孔径范围在0.1mm~0.8mm,穿孔率为0.3%~5%。刚性壁面1和微穿孔板2之间的空腔4,在柔性或弹性材料5不发生形变时的厚度约为30mm~200mm。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由于微穿孔板2的两端与刚性侧面3相连接的部位分别粘贴有一柔性或弹性材料5,因此当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在吸收声波的过程中,随着声波频率的变化以及振动气流的影响,可通过柔性或弹性材料5自动调整刚性壁面1与微穿孔板2之间的距离,即调整空腔4的厚度,从而在空腔4内形成一个半主动共振吸声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包括一刚性壁面1、一微穿孔板2、刚性壁面1与微穿孔板2之间的空腔4,刚性壁面1的两端与对应的微穿孔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柔性或弹性材料5直接连接。柔性或弹性材料5的构成包括高分子柔性吸声材料、弹簧、软橡胶等材料,在微穿孔板2与刚性侧面3之间形成柔性或弹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壁面1多为常规的刚性材料,用于支撑具有共振吸声结构的微穿孔板,必要时还需在刚性壁面1的内侧设置支撑骨架。微穿孔板2的材料多为钢板、铝板、硬质塑料板、高分子聚合材料等材料,微穿孔板2上微孔21的孔径范围在0.1mm~0.8mm,穿孔率为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