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蓝藻生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774.1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0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冯传平;郝春博;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蓝藻 生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营养湖泊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抑制蓝藻生长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和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水资源防治相对不足,湖泊污染日趋严重,其中滇池、巢湖和太湖等重点湖泊尤为严重。而水华的爆发则是湖泊严重污染的一个主要特征。水华的爆发使得水味变腥发臭、深水层的DO降低、有毒物质的释放、影响供水水质及净水成本的增加、水生生态的变化。其中最易形成水华、影响范围最广、毒性最强的是蓝藻门藻类。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爆发蓝藻水华的湖泊中,占优势的种群通常为微囊藻属或鱼腥藻属,此外,微囊藻属中的铜绿微囊藻所产生的藻毒素毒性是最大的。因此,关于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去除污染湖泊中的藻类和藻毒素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
目前最常用的控藻和除藻技术一般可分为化学技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
化学除藻技术:通过向水体投放化学药物(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二氧化溴、一些广谱意义上的除草剂等)来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虽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相反,随着投加量的越来越多,药剂品种的不断更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水质环境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主要包括黏土絮凝除藻、微滤膜和活性炭除藻、机械法和挖泥法除藻等。而且利用活性炭去除微囊藻毒素(MC)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减少已积累在表层底泥中的TN和TP,但易破坏底泥中的有聚集氮磷功能的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致使大部分氮磷无法被聚积于湖泊底部,而溶解于湖水中。
生物除藻技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及转移作用,从而使水体环境健康得到恢复。但运用这种方法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二次污染。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134623)提出了一种抑制蓝藻生长综合治理污染水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受污染的水域上,用浮标式围栏圈成“莲池”,将“莲池”抛锚固定在水面上,在“莲池”中种养水葫芦;控制水葫芦繁殖数量,及时打捞“相对过剩”的水葫芦;将打捞“相对过剩”的水葫芦,可用于新增“莲池”种养繁殖,也可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作为新能源原料。该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湖水中的氮磷含量,但是如何打捞长满为患的水葫芦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三种传统的方法治理水华的出发点是以藻类为直接对象(物理方法除藻、化学药剂杀藻)或间接对象(生物方法除N、P)进行控制和去除。这些传统方法在短期均达到除藻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方法显示出来的弊端使之无法成为除藻的有效方法。因此,寻求一种有效而有利的控藻方法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题。
目前众多学者大都围绕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抑藻的研究。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光照、温度、pH、营养盐、CO2等条件,而温度、氮磷比、pH值被认为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因子。同其他影响因素一样,关于pH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已被人们研究得较为透彻,研究认为各种藻类生长都有它适合的pH值范围,pH影响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进而影响到种类的演替;pH对于浮游植物的组成和规模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蓝藻偏好较高的pH值。然而在这些试验过程中改变pH值的方式均为使用NaOH、HCl等化学试剂,且大都以改变pH的初始值为对比条件来得到不同的抑制程度。这对于利用改变pH为条件抑制藻类生长的原理来治理实际污染的湖泊而言缺乏实际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蓝藻生长的方法,不需要使用酸碱化学试剂,便可有效而有利的抑制富营养湖中蓝藻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抑制蓝藻生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待处理水体进行酸化:向接种后的藻液通入CO2气体,利用CO2与水反应产生H+的特性对藻液进行酸化,使藻液pH达到一预先设定的酸度;步骤2:连续通气:酸化处理开始后,在每日的光照期间定时向藻液通气,至藻液pH达到预先设定的酸度;步骤3:中止通气:当藻液由通气前的浅绿色变至接近澄清,叶绿素a的值接近于0,或者抑制效果不随酸化处理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停止通气。
其中,于步骤2中还包括监测藻液pH及叶绿素a的步骤:每日通气前对藻液的pH及叶绿素a进行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针辅助模具自动脱料头机构
- 下一篇:一种注射台的滑移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