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888.6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浚;赵雁纪;张利珍;朱克勇;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4 | 代理人: | 李强;张争艳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变 试验 多功能 环境模拟 装置 | ||
1.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循环风道(1),其中所述循环风道(1)包括一个可变试验段(2,101,102,103,10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试验段(2,101,102,103,104)包括试验舱(2)和移动式风道部分(101,102,103,104)。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风道部分(101,102,103,104)包括:
一个移动式试验段(101),
一个可移动非试验段部分(102,103,104),其一段与所述移动式试验段(101)的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式试验段(101)的另一端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循环风道(1)的一个第二收缩段(119)相连接,且所述可移动非试验段部分(102,103,104)的另一端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循环风道(1)的一个第一扩压段(105)相连接,
所述试验舱(2)的垂直于所述循环风道(1)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尺寸远大于所述第一扩压段(105)的横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验舱(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扩压段(105)和所述第二收缩段(119)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扩压段(105)和所述第二收缩段(119)密封良好地连接,
所述试验舱(2)包括用于试验对象和所述移动式风道部分(101,102,103,104)的进出的密封门(206,207)。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门(206,207)包括第一密封门(206)和第二密封门(207),所述第一密封门(206),所述第一密封门(206)用于试验对象的进出,所述第二密封门(207)用于所述移动式风道部分(101,102,103,104)的进出,
所述试验舱(2)内设置有用于移送所述移动式风道部分(101,102,103,104)的吊车(12)。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何一项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砂尘料循环装置(4),
一个风道回收料斗(406),其位于所述第一扩压段(105)的下游的一个分离段(108)的下方,
一个试验舱回收料斗(407),其位于靠近第一扩压段(105)的试验舱(2)的地面上,
连接所述风道回收料斗(406)和所述砂尘料循环装置(4)的风道回料通道(403),用于把砂尘料从所述风道回收料斗(406)输送到所述砂尘料循环装置(4),
连接所述试验舱回收料斗(407)和所述砂尘料循环装置(4)的试验舱回料通道(404),用于把砂尘料从所述试验舱回收料斗(407)输送到所述砂尘料循环装置(4),
加料通道(401),用于把砂尘料从所述砂尘料循环装置(4)输送到所述第二收缩段(119)上游的加料喷嘴(402)。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试验舱调压通道(6),用于调节试验舱2内的压强;
设在试验舱调压通道(6)上的试验舱调压阀(601)和试验舱调压风机(602),用于调节所述试验舱(2)内的压强,
试验舱安全阀(603),用于保障试验舱运行安全。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循环风道(1)相连的一个风道调压通道(5),
设置在所述风道调压通道(5)上的风道调压阀(501)和风道调压风机(502),用于调节所述循环风道(1)内的压强。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具有可变试验段的多功能砂尘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覆盖所述试验舱(2)的保温层(202),
其中所述试验舱调压阀(601)和试验舱调压风机(602)使试验舱处于微负压状态运行,以防止砂尘泄漏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和/或危害工作人员健康,
设置在所述第一扩压段(105)处的喇叭口(124),用于保证所述试验舱(2)内气流的良好流动状态,以减少进气的压力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8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