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腥草防治血栓的新制药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37348.1 申请日: 2009-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1862392A 公开(公告)日: 2010-10-20
发明(设计)人: 梁爱华;李春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78 分类号: A61K36/78;A61K8/97;A61P7/02;A23L1/30;A61Q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0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鱼腥草 防治 血栓 制药 用途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别名侧耳根、猪鼻拱(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鱼腥草全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既可食用也可药用。作为药用时,既可用鲜品,也可用干燥品。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如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痈疖。在临床上,鱼腥草被制成外用、口服和注射剂应用。

1.鱼腥草被报道有多方面的药效作用,但未见有抗血栓或抗凝血方面的研究报道

以往的研究证明鱼腥草有以下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生长;(2)利尿作用,能增加尿液分泌,可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3)增强免疫作用: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4)抗过敏作用:能改善动物过敏性鼻炎症状。但未见有关鱼腥草抗血栓或抗凝血的文献记载或正式公开的研究报道。

2.鱼腥草临床应用广泛,但未见其在血栓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鱼腥草在临床应用广泛,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应用,既有注射剂,也有口服、外用制剂使用。其用途多用于治疗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咽炎、扁桃体炎、肾炎等疾病。鱼腥草注射剂应用很广泛。根据鱼腥草注射液的国家标准和生产厂家的说明书,鱼腥草注射液的【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利湿。应用范围为: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鱼腥草复方制剂如复方鱼腥草片(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的【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急喉痹、急乳蛾,症见咽部红肿、咽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鱼腥草滴眼液的【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疫毒,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迄今,未见鱼腥草单独或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以任何用药途径的相关制剂用于防治血栓或凝血的临床应用报道。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充分利用鱼腥草资源,扩大鱼腥草的临床应用,本发明人经过鱼腥草给予大鼠血栓模型后对血栓的抑制作用研究;鱼腥草给予大鼠血栓模型后对血栓造成的血小板消耗的影响;鱼腥草给予大鼠血栓模型后对血栓造成的白细胞消耗的影响等实验,证明了鱼腥草有防治血栓、抗凝血的新作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鱼腥草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血栓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抗凝血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内容为:提供鱼腥草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血栓药物中的新的应用,在制备抗凝血药物中的新的应用。

所述的鱼腥草是鲜或干鱼腥草全草、地上或地下部分的提取物,其制备可采取如下方法:

1.取鲜或干鱼腥草1000g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再进行重蒸馏,收集蒸馏液500ml,加入3.5g氯化钠及适量的助溶剂(如聚山梨酯80或solution HS15或其他可接受的助溶剂),混匀,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灭菌。

2.取鲜或干鱼腥草1000g,用沙氏提取器提取挥发油。用生理盐水配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为了提高挥发油的溶解度,可加入适量可接受的助溶剂(如聚山梨酯80或solution HS15或其他可接受的助溶剂)。

3.取鲜或干鱼腥草100g,加入800ml水煎煮至沸腾后20min,反复2次,合并过滤药液,浓缩至200ml,制得水煎液可以直接入制剂用。为了去除鞣质,也可以将水煎液中再加入95%乙醇,搅拌后,静置过夜。取出上清,过滤,回收乙醇后,制成200ml液体。

4.鱼腥草200g,粉碎成小段,放入合适体积的容器中。加入乙醇或乙醚或石油醚1200ml,塞紧瓶口,浸泡24~48h。滤出药液,挥干石油醚。

本发明的产品包括含有鱼腥草的涉及抗血栓、抗凝血相关应用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

本发明的产品包括涉及含有鱼腥草的涉及抗血栓、抗凝血相关应用的人用和兽用产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7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