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内干扰的定位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7738.9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徐大勇;王登;李欣峰;邱波;裴夺飞;唐显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内干扰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频率及码资源规划是网络质量的基础,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无线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导致无线基站的覆盖范围也随之变化。因此频率和码资源的规划效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由于部分基站覆盖方面的问题,常常会导致相关联地区产生严重的带内干扰。
此外,随着用户规模和业务的发展,网络容量不断增长,频率及码资源复用度也不断攀升。在高密度业务热点地区,常常会出现基站间距不足500米高容量的配置的情况,使得频率和码资源非常紧张,面对这种情况,必须通过精细的干扰优化和覆盖控制,才能避免带内干扰对网络质量的影响。
对于带内干扰优化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发现受干扰地点并定位干扰源。
现有定位带内干扰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利用网管性能统计:网络基站可以定期采集当前业务信道的质量情况,并生成与干扰相关的性能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性能数据,可以发现有异常干扰情况的基站或设备。性能统计是最简单的干扰要素信息获取方式,但其对干扰地点的定位仅能精确到基站,而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常在1000米至5000米,因此定位并不准确,而且通过性能数据只能知道受到干扰的频率或码资源,但是却无法获知其干扰源,因此,优化人员无法利用获得的信息进行具体优化,这种方式只能作为一种干扰告警手段。
(2)利用手机测量报告: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将产生含有业务信道质量情况的测量报告并定期上报至网络,网络侧利用测量报告中的时间提前量(TA)信息和邻区信号强度等信息,通过无线传播模型等定位算法对用户通话时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因此,通过测量报告就可以发现存在干扰的地点,而且其定位可以精确到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某一个子区域。通常,在基站密集的市区,其定位平均误差在200米左右,可以为后续干扰优化工作指定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但是,在该方案中,测量报告收集工作并不是一种通用手段,能够进行测量报告收集会受到网络设备或工具的限制;并且,当基站间距超过1000米时,测量报告的平均误差有可能超过500米,而且密集城区复杂的无线环境导致信号绕射、反射现象严重,由传播模型等定位算法计算出的用户位置的误差波动范围有时超过1000米,因此,其定位精度不能够得到保证,由于精度较低,常常会导致网络优化人员产生错误的判断。此外,由于测量报告是普通用户手机产生,受到手机硬件测量性能和精度影响,若一个地点受到多个同频干扰源的影响,手机将无法区分,因此有可能产生干扰源的遗漏。
(3)通过专用测试设备:利用扫频仪等带有GPS的专用测试设备模拟用户业务使用行为进行测试,可以获得精确的受干扰地点(具体的定位精度受GPS影响,误差通常可控制在50米以内)及具体的受干扰频率或码资源。但由于测试设备只有当受干扰的业务信道被占用时才能发现干扰,并且,由于干扰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往往需要大量的重复性测试才有可能使干扰问题显现出来,因此干扰定位得效率很差;并且,测试设备从基站广播信道和其所占用的业务信道能够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同样存在无法准确、全面的定位干扰源或干扰源产生原因的问题。
因此,上述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现有的带内干扰定位技术及工具的种种弊端,会导致干扰优化工作效率低下,优化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逐步缩小干扰地点范围、反复测试才能找到干扰源、繁琐的分析干扰源产生原因,才能最终给出干扰优化方案。
(2)上述方案必须在干扰发生的同时或发生之后才能进行干扰定位,但是此时干扰已经对用户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3)带内干扰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不同用户同时占用了会产生相互影响的业务资源。而每当用户发起业务时,是否会占用存在干扰的资源受到网络资源分配机制和网络负荷的影响。这就使得带内干扰的出现呈现很强的随机性,由此导致现有干扰定位技术不是每次都能发现干扰,干扰定位结果存在随机性。
(4)干扰定位随机性带来的后果是现有带内干扰定位技术所能发现的干扰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由这些不完整的信息得出的优化方案将带有明显偏差性或误差,优化后的结果也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优化,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7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显示单元
- 下一篇:多声道音频信号的空间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