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波反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8462.6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民;侯印鸣;程芝峰;端木刚;孙海龙;丁亮;吴逢时;鉴福升;朱翔;孙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Q15/14 | 分类号: | H01Q15/14;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波 反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领域和无线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波反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传统的反射电波材料都是金属体,用金属材料制作的电磁波反射装置,其特点是产品一经制成,则反射特性就不可改变。反射频率和透射频率都被固定,因此当需要改变反射频率段的时候必须相应更换金属反射体。利用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反射,以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传统只能利用固体形状的金属体做电磁波反射面,而金属面一经确定;反射的电磁波频率便固定不变的缺点,从而提出一种电磁波反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波反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等离子体片,所述的等离子体片作为电磁波的反射面,实现电磁波反射;所述的等离子体密度通过调整外界激励电源的电压进行调节,满足针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反射要求;所述的等离子片形状通过外界提供的轴向磁场调节,形成曲面或平面的等离子体片。
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反射电磁波的方法,即用上述方法产生的等离子体片作为反射面,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该平面上,象照射到金属面上一样产生反射,同时也符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同时,对其它频率的电磁波具有透射作用。用等离子体片反射电磁波,其反射性质会随着等离子体的密度不同而改变。即通过改变等离子体的密度,就可以改变反射的频率。而且等离子体片可以随时消失(关闭),取消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非固体形态的等离子体面做反射面的方法可以灵活改变反射面的形状以及可以选择性地反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同时等离子体片可以瞬间打开或关闭,容易控制反射面对电磁波反射的作用时间,更加方便了对不同频率电磁波反射调节的灵活性,同时节约了由于需要反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金属反射面的大量需要和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等离子体面反射波的发生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等离子体面反射波的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为了达到用等离子体片反射电磁波的目的,提出了一种电磁波反射装置,将电子束源的阴极2与阳极1分别置于真空室3内的两端,产生等离子体的阴极2采用线状空心阴极,阳极1采用平板形状,在合适的气压和工作气体条件下,在电极上加上一定的高电压而产生线状的电子束,高电压使阴极和阳极面之间激发气体放电,另外在真空室外加上磁场产生设备4,使产生轴向磁场,轴向磁场使电子回旋产生二次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片,即平面形状的等离子体。
随等离子体的密度不同,该等离子体片5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反射作用。
电磁波反射装置方案腔体材料采用有机玻璃,电极采用黄铜,磁场线圈的电源采用高压直流电源,等离子体的激励电源采用高压脉冲激励电源。一个发射天线和两个接收天线均采用角锥喇叭天线。
工作步骤如下:
1.打开激励电源和磁场电源,打开无线电发射机;
2.将激励电源电压升至要求的电压,产生等离子体片,此时利用两个接收天线借助示波器观察反射波和透射波。
3.当激励电源的电压不变时(此时等离子体的密度不变),调节发射频率,可观察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发生反射,而其它频率的电磁波会透射过去。
4.改变激励电源的电压(即改变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重新调节发射频率,可观察到,反射的电磁波频率和透射的电磁波频率都发生了改变。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