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穿越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753.5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晟;刘越;范晓晖;朴希闯;刁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10003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网络地址 转换 nat 穿越 方法 系统 设备 | ||
1.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穿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客户端以及前端设备分别收集各自的备选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发送给各自对应的分发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通过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通过所述客户端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和/或所述前端设备根据自身收集到的备选IP地址以及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确定所能组成的传输链路,并按照预先设置的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组成的各传输链路进行测试,并在当测试结果为通时,将该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
所述客户端和所述前端设备利用所述实际传输链路进行视频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以及前端设备分别收集各自的备选IP地址包括:
所述客户端向中心管理服务器发送查询视频请求,并在发送出所述查询视频请求后,收集自身的备选IP地址;
所述中心管理服务器将所述查询视频请求转发给所述前端设备;
所述前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查询视频请求后,收集自身的备选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给各自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包括:
所述客户端和前端设备分别向各自对应的分发服务器进行注册,并在注册过程中将各自收集到的备选IP地址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各自对应的分发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组成的各传输链路进行测试包括:利用各传输链路发送测试消息,并确定是否接收到反馈响应,如果是,则确定传输链路为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之前,进一步包括:
判断该传输链路的丢包率和响应速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是,则将该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否则,继续进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处于同一优先级且测试结果为通的传输链路至少包括两条时,将丢包率最低且响应速度最快的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或者,将丢包率最低的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客户端的备选IP地址包括:所述客户端对应的分发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所述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以及所述客户端的公网IP地址。
所述前端设备的备选IP地址包括: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分发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IP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公网IP地址。
8.一种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穿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端,用于收集自身的备选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发送给自身对应的分发服务器;
前端设备,用于收集自身的IP地址,并发送给自身对应的分发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对应的分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通过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
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分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通过所述客户端对应的分发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和/或所述前端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自身收集到的备选IP地址以及接收到的备选IP地址,确定所能组成的传输链路,并按照预先设置的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所组成的各传输链路进行测试,并在当测试结果为通时,将该传输链路确定为实际传输链路;所述客户端和所述前端设备利用所述实际传输链路进行视频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中心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端的查询视频请求,并将所述查询视频请求转发给所述前端设备;
所述前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查询视频请求后,收集自身的备选IP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7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控制接地电阻监控系统
- 下一篇:高频总线反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