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剩余活性污泥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1334.7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5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白志辉;韩祯;王新新;庄绪亮;庄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剩余 活性污泥 修复 芳烃 污染 土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处置的联合方法。
技术背景
多环芳烃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总称。由于他们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从而引起了各国环境保护部门的密切关注。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其生成量同燃烧温度和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炼油厂、煤气厂、煤焦油加工厂和沥青加工厂等炼焦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直接造成土壤污染,或者吸附在烟尘等微小颗粒物上造成大气污染。大气中的多环芳烃又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环境,形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土壤由于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吸附基团,使得多环芳烃在土壤中大量积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有很多,可以大致划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氧化还原法和投加土壤改良剂等;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淋洗法、固化稳定法和电动力学法等。生物修复方法常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可具体划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3种,其中以微生物与植物修复应用最为广泛。同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对土壤干扰少、污染物降解率高、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37639)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学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34205)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的固定化降解菌的制备方法。
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废弃物,如秸秆、米糠、麦麸、甜菜渣、甘蔗渣等。据统计,我国每年仅秸秆这一种生物质的产生量就高达6亿吨。然而这些生物质废弃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是被简单地采用焚烧等方式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生物质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能源和养分,目前可以通过沼气发酵的方式使生物质转化为沼气,回收部分能源;而发酵剩余的残渣亦可施入农田,使其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回归土壤。但是如何充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仍是各国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8118918)公开了一种采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蛋白糖化生物饲料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01818289)公开一种采用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常采用的方法,因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方法也有一定缺陷,例如:部分工艺剩余活性污泥产量大、后续处理复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在采用传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通常占污水处理总量的0.5%~1.0%,污泥处理所需费用约占运行费用的30%~40%。并且,目前剩余活性污泥的后续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该法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剩余活性污泥中营养物质的浪费,更易造成二次污染。寻找更加高效合理的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方法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850582)公开了一种采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通过热处理-发酵工艺制备氢气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868929)公开了一种采用生石灰为原料水解剩余活性污泥来制备水解蛋白质的生产工艺。
生物质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团粒。剩余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及其分泌产物和其他物质形成的复杂的团聚体,含有大量的高活性的微生物,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降解能力。采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剩余活性污泥联合的方式进行土壤修复,既可以回收宝贵的肥料资源,避免了营养物质和能源的浪费,又可以高效地修复土壤污染。目前,并没有文献报道采用该方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和生物质废弃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如下:
1、将生物质废弃物(木屑、花生壳、玉米芯、秸秆、枯草落叶、果皮渣、麦麸、稻糠、酒糟、甜菜渣、甘蔗渣、中药渣等)粉碎,大小为0.1cm~3cm。
2、将生物质废弃物、剩余活性污泥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按1~10∶0.2~5∶1~5的干重比充分混合,使其C/N比为50~150∶1~10(重量比),补充水分至30%~70%(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加速器及其应用
- 下一篇:搅拌机出料导管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