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VSP数据初至波拾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1396.8 | 申请日: | 200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1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沅忠;李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刘天语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vsp 数据 初至波 拾取 方法 | ||
1.一种三维VSP数据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1)用地震勘探方法取得三维三分量VSP数据集,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去除单频干扰、振幅恢复、静校正处理;
2)抽取若干炮不同井源距的VSP数据,初步拾取其初至,形成每个观测点深度的初至时间与井源距关系表;
3)对每一道数据,利用初至井源距关系表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出此道的先导初至tp;
4)采用一个大于零的时窗Δt,截取(tp-Δt)~(tp+Δt)时间段的数据;
5)对截取的数据进行三分量合成模数道处理,公式为:
xi、yi、zi表示三分量VSP数据第i个样点振幅值,mi表示模数道第i个样点振幅值;
6)根据精度要求确定新的采样率,采用三次样条算法按新采样率把模数道数据重采样;
7)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模数道数据每个样点的相邻振幅差的乘积值dmi,dmi=(mi-mi-1)·(mi+1-mi),mi表示模数道第i个样点振幅值,dmi小于零的值为波峰,并找出其中的最大波峰值A;
8)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α,计算每一个波峰与A的比值,确定比值大于α的波峰,其中的第一个波峰是初至后的第一个波峰,这个波峰值计为B;
9)用小于1的比例因子β,计算B之前的数据与B的比值,确定比值小于β的距离B最近的一个样点,对应的时间为拾取初至;
10)重复(3)~(9)至全部三维VSP数据拾取;
11)在炮集内利用相邻深度初至时差辅助手动拾取初至;
12)对全部数据按井源距分组,在每个井源距内计算相邻深度初至时差dtj,公式为:dtj=(tj-tj-1)/(dj-dj-1),tj表示第j道初至,dj表示第j道深度值;对每一个深度的时差值序列按大小排序,找到中间值meddt,用允许时差范围ΔT2判断,找出dt>meddt+ΔT2或dt<meddt-ΔT2的初至,返回到步骤11)重新拾取初至;
13)对全部数据按炮检水平方位进行分组,在每个炮检水平方位组内把初至按井源距从小到大排序,对每一个深度初至计算后一炮初至与前一炮的初至差dtij,公式为:dtij=(tij-t(i-1)j),tij表示第j深度道第i炮初至。找出dtij<0的初至,返回到步骤11重新拾取初至;
14)对全部数据按接收点深度进行分组,在每个接收点深度内有地理坐标y、x及初至t三列数据,利用基于三角形的线性插值算法对(y,x,t)进行二元函数曲面拟合,形成规则网格数据(Y,X,T),对(Y,X,T)进行多道二维中值滤波处理得到(Y,X,Tm),计算dT=|T-Tm|,用允许时差范围ΔT3判断,找出dT>ΔT3的初至,返回到步骤11重新拾取初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井源距VSP数据包括最小井源距和最大井源距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新的采样率为0.01-0.1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3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缺电子烯烃和由其制备的可固化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滚动转子压缩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