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覆盖度固沙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41513.0 申请日: 2009-11-25
公开(公告)号: CN101705679A 公开(公告)日: 2010-05-12
发明(设计)人: 杨文斌;卢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E02D3/00 分类号: E02D3/00;A01G1/00
代理公司: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代理人: 胡剑辉;王漪
地址: 10009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覆盖 固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固沙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降雨稀少,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逐步发育形 成了目前的稀疏的植被,如在完全雨养条件下,半干旱区的柠条林550-700 株/公顷,半干旱区的榆树林200-500株/公顷、杨树林200-400株/公顷。这 个密度是与降水量相匹配的,是符合水量平衡条件的,能够确保林分的稳定 性。在自然条件下,这种疏林是不能完全固定流沙的,沙地仍处于半流动状 态,而在不稳定的沙面,植被自然恢复是非常困难。50-60年代,我国营造 了大面积的高密度(一般在2000株/公顷以上)固沙林,结果在中幼林阶段 就出现衰败死亡,致使治沙效果显著下降。

低覆盖度植被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自然演替,逐 步发育形成且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覆盖度一般在10-30%之间。前人研究 认为:植被覆盖度低于40%,不能完全固定流沙和阻止风沙流的形成,只能 形成半固定、半流动沙地。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当覆盖度低于40%时,灌 丛在水平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严重影响低覆盖度植被的防风效果,在点格 局的研究中,基本上把种群的空间分布确定为3种类型: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均匀分布(Regular distribution)和集群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其中前两种类型在覆盖度低于40%的情况下均不能很好地固 定流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覆盖度在15~25%的情况 下完全固定流沙的低覆盖度固沙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覆盖度固沙方法是:1~2行灌 木或半灌木、或2行乔木平行栽种组成一个固沙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与防 护林带之间,留有一个植被自然恢复带;防护林带起到生物沙障,保护沙面 稳定,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带内植被的自然修复的作用;其中,乔灌防护林带 的覆盖面积为15~25%,植被自然修复带覆盖的面积为75~85%。

优选地,乔木与恢复带(两行一带)的栽种株距是:

2m(株距)×2m~4m(行距)×12m~40m(恢复带)×2m(株距)×2m~ 4m(行距)。

优选地,灌木与恢复带(两行一带)的栽种株距是:

1m~2m(株距)×2m~4m(行距)×10m~20m(恢复带)×1m~2m(株 距)×2m~4m(行距)。

优选地,灌木与恢复带(单行带式)的栽种株距是:

1m(株距)×8m~15m(恢复带)×1m(株距)。

优选地,半灌木与恢复带(两行一带)的栽种株距是:

1m(株距)×2m(行距)×5m~8m(恢复带)×1m(株距)×2m(行 距)。

优选地,半灌木与恢复带(单行带式)的栽种株距是:

0.5m(株距)×4m~6m(恢复带)×0.5m(株距)。

本发明通过采用行带式的固沙方式,在覆盖度为15~25%时,行带式分 布的固沙林降低风速的效果比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高25-50%,能够充 分发挥林木的边行优势,而足够宽的带间,沙面稳定后,有利于降雨的入渗 和植被的自然恢复,形成占地仅15~25%的林带保护下,促进占地 85%-75%的以地带性植被自然恢复的复合固沙植被。行带状的固沙林首先 起到沙障的作用,稳定沙面后确保自然植物能够定居;其后林带形成的生态 小气候效益和林草界面生态学作用,促进带间自然植被快速修复和土壤的形 成过程,进而达到完全固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行带式造林的图片;

图2为造林后2~4年的图片;

图3为造林后10年的图片;

图4为造林后24年的图片;

图5为造林后40年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如图1所示,2行以上平行栽种的乔木 行,在两行乔木行之间是草本植物带,乔木行覆盖面积为15~25%,草本 植物带覆盖的面积为75~85%。其中,乔木与恢复带的栽种株距是:2m(株 距)×2m~4m(行距)×12m~40m(恢复带)×2m(株距)×2m~4m(行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